一年前的今天,即2024年11月27日,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結束了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持續了一年多的紛爭。然而,從現實來看,這份協議卻屢屢被違反,戰火的硝煙並未停歇。
根據黎以雙方2024年11月27日達成的協議,以軍應在2025年1月26日之前逐步撤出黎南部。之後,以方指責黎方未全面執行停火協議,將撤軍期限延長至2月18日。到期後,以軍又以保護以北部居民為由,稱將“無限期”駐紮在黎南部5個據點。黎巴嫩則要求以軍全面撤出黎被占領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建:
這凸顯了黎以停火協議的臨時性和脆弱性,協議僅僅起到暫停衝突的作用,而沒能解決根本矛盾並實現持久和平。
黎以局勢存在升級風險的根源在於以色列的長期目標仍是消滅黎巴嫩真主黨並擴大控制範圍,而真主黨在黎巴嫩的政治地位和民意基礎決定了其難以被徹底剷除。
這些矛盾導致黎以停火協議約束力有限,一旦以色列認為時機有利,可能再度採取軍事行動,使黎以局勢隨時面臨升級風險。
停火協議“脆弱性”背後的以方考量
黎以停火協議生效一年來,以色列不僅拒絕從黎南部全面撤軍,還以黎巴嫩真主黨試圖重建軍事力量、違反停火協議為由,頻頻發動空襲,並以此向黎政府施壓。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網站報道截圖
近期,以方加強了空襲的頻次和力度。以軍11月23日發動的針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的空襲導致黎巴嫩真主黨高級指揮官阿裏·塔巴塔拜等5人死亡。

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網站報道截圖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建認為,以色列近期加大對黎巴嫩真主黨的打擊力度,既有短期政治考量,也為實現長期戰略目標,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使黎以停火協議的脆弱性進一步凸顯。
隨著巴以衝突緩和,以色列國內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批評聲音上升,包括對其執政合法性的質疑。通過升級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內塔尼亞胡可能試圖製造新的外部衝突焦點,以維持其政治生命。
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依賴極右翼勢力,如果在安全問題上表現軟弱,可能導致聯盟破裂。因此,對黎巴嫩真主黨的強硬打擊可能是為了迎合國內極右翼的訴求,確保執政聯盟的穩定。
以色列長期視黎巴嫩真主黨為重大威脅,近期針對真主黨領導層的“斬首行動”旨在破壞其指揮體系,趁停火協議到期或局勢變化前,盡可能削弱其軍事能力。
脆弱的黎以局勢影響整個中東
自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黎巴嫩真主黨為策應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隔著黎以臨時邊界與以軍交火。黎以停火協議于2024年11月27日正式生效。黎以衝突是新一輪巴以衝突的外溢,黎以局勢的發展如何影響巴以以及整個中東地區?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建:
儘管黎以停火協議是臨時性的,但國際社會和地區力量正逐漸形成共識,傾向於通過和平而非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從本輪巴以衝突延宕兩年多時間就可以看出,以色列以往採取的“鐵拳政策”面臨更大阻力,國際壓力使其難以繼續單邊軍事行動。
黎以局勢發展對中東整體局勢具有重要影響。如果黎以停火協議能最終轉化為長期和平協議,將有助於緩和地區緊張局勢,並推動中東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不過需要認識到,黎以停火協議仍然十分脆弱,其未來走向取決於國際協調與雙方根本矛盾化解的進展。
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代表將訪問黎巴嫩
據阿拉伯敘利亞通訊社(Syrian Arab News Agency,SANA)、阿聯酋《國家報》(The National)等多家媒體報道,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的代表將於下週到訪敘利亞和黎巴嫩,並會見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相關人員。

阿拉伯敘利亞通訊社(Syrian Arab News Agency,SANA)網站報道截圖
此前,聯合國安理會於今年8月一致通過第2790號決議,聯黎部隊任期獲最後一次延長,至2026年12月31日停止行動,隨後安全、有序縮減部隊規模,並在一年內撤離全部人員。
李偉建進一步指出,聯黎部隊計劃于2027年撤離是黎以局勢面臨的關鍵挑戰。聯合國安理會代表團此次到訪黎巴嫩,主要目的是監督停火、強化聯黎部隊職能,併為局勢長期穩定尋找解決方案。
由於以色列近期加大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襲擊,黎以停火協議在執行層面面臨更大阻力和挑戰,國際社會需要評估局勢並推動停火協議落實。同時,此訪彰顯聯合國對黎以局勢的重視,為後續推動地區問題解決營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聯黎部隊在執行監督停火任務時屢屢受到制約,甚至曾遭以色列襲擊,導致其行動能力和維和效果有限。聯合國方面需要調查聯黎部隊面臨的障礙,並提出改進方案,確保其有效履職。同時,隨著聯黎部隊計劃于2027年完全撤離,需提前評估安全風險,避免撤離後局勢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