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黎以停火協議生效滿一年。可這一年來,以軍仍不斷在黎巴嫩境內進行轟炸。在以色列追求“絕對安全”的邏輯下,停火協議無法保障真正停火,而且以軍還在黎南部進行“焦土政策”,企圖製造“緩衝區”。
停火協議滿一年 以軍用空襲“紀念”
當地時間27日,以軍發佈聲明稱,空襲了黎巴嫩南部多個“黎巴嫩真主黨使用的據點”。以色列軍隊“將繼續行動,消除對以色列的任何威脅”。幾天前,以軍剛剛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進行空襲,造成黎真主黨“二號人物”塔巴塔拜死亡。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26日表示,“在以色列的安全得到保障之前,貝魯特不會有安寧,黎巴嫩也不會有秩序和穩定”。
用轟炸來“紀念”黎以停火協議生效一週年,是以色列“用武力解決一切”理念的直接表現,也是對“停火協議”的最大嘲諷。

《耶路撒冷郵報》27日報道,以軍當天空襲黎南部多個真主黨目標。
過去一年來,雖然停火協議簽署,但以色列一直以“真主黨違反協議為由”對黎南部乃至首都貝魯特附近的目標進行襲擊,持續施壓真主黨解除武裝。與此同時,以軍並沒有遵守停火協議有關“從以黎邊境撤離”的內容,依然佔據黎南部邊境地區5處具有戰略價值的制高點。
根據聯合國方面的統計數據,黎以停火一年來,以軍的襲擊已導致近130名黎巴嫩平民死亡。
另據《阿拉伯新聞報》27日的報道,官方記錄顯示以色列在過去12個月內有5350次違反停火協議的行為。以方襲擊造成340多人死亡,其中既有真主黨戰士和指揮官,也有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黎巴嫩平民,另外還有650多人受傷。

沙特《阿拉伯新聞報》網站27日報道,黎巴嫩停火一年,和平仍然脆弱,以色列侵犯行為增加
《阿拉伯新聞報》分析,以色列的戰略相當於一場針對真主黨的緩慢戰役,在要求黎巴嫩政府加速解除真主黨武裝的同時,以軍有系統地削弱其能力。
以色列在黎南部開展“焦土政策”
以色列經常以“阻止真主黨武裝重建”為由發起襲擊。但是,多家阿拉伯媒體觀察到,以軍的襲擊目標很多時候是黎民間的重建。
《阿拉伯新聞報》27日報道指出,以色列在黎以前線的邊境村莊持續實施“焦土政策”,對任何重建的活動進行攻擊。黎巴嫩邊境城鎮胡拉的一位工程師塔裏克·馬茲拉尼介紹,有10到15個村莊完全從地圖上消失了,村莊被夷為平地,仍有6.5萬至7萬人流離失所。
塔裏克還介紹,當地民眾在埋葬死者時,雖然通過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向以色列進行了通報,但以軍仍然每次都轟炸送葬隊伍附近。
阿聯酋《國民報》日前也報道,黎巴嫩官員和人權專家指出,自停火協議達成以來,以色列持續對黎巴嫩南部重建工作實施系統性破壞,意圖在黎南部開闢一個“緩衝區”。

《國民報》24日報道,以色列轟炸建設者阻止黎巴嫩重建以劃定“緩衝區”
《國民報》報道,該報統計了至少43起以色列針對黎南部重建設備的襲擊,32起針對預製建築的襲擊,以及7起針對工廠的襲擊。以色列還曾4次襲擊正在檢查損壞建築或進行工作的工程師和民防人員。
報道援引黎巴嫩負責重建工作的南方委員會主席哈希姆·海德爾的話指出,他的團隊使用的多輛推土機和施工車輛直接遭到以軍襲擊,主要集中在南部邊境的西部和中部地區。以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阻止人們返回,並製造“緩衝區”。
實際上,本月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也發表聲明,維和人員測繪顯示,以軍越過聯合國2000年劃定的黎以臨時邊界修建混凝土墻體,導致當地居民無法進入超過4000平方米的黎巴嫩領土,而且這種行為仍在持續。
以色列的“絕對安全”就是黎巴嫩和整個中東的絕對不安全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一篇分析提到一個細節——“不能威脅以色列”。
報道説,在整個停火期間,以色列繼續轟炸黎巴嫩,就像轟炸加沙一樣。以色列稱,這是為了阻止真主黨在黎巴嫩南部重新武裝和部署。這一直是停火的主要問題之一:衝突的一方——以色列認為“自己有責任強制執行協議的條款”,停火規定黎巴嫩南部利塔尼河以南只有黎巴嫩政府的武裝部隊可以存在——因為黎政府部隊只有輕武器,不能威脅以色列。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7日報道截圖
其實,無論是持續襲擊真主黨目標,還是轟炸黎平民阻止重建以製造“緩衝區”,以色列的“邏輯”所在都是自己的“絕對安全”。
以色列執著于讓真主黨解除武裝,讓哈馬斯解除武裝,甚至大肆襲擊敘利亞和伊朗,都是源於這種邏輯。那就是:以色列要有坦克大炮飛機導彈,周邊國家只能有輕武器,甚至最好放下武器。別國的領土,要成為以色列的“緩衝區”。
然而,這種以色列的“絕對安全”換不來“地區和平”,反而會刺激以色列國內的極右翼越發迷戀武力,越發在中東地區為所欲為。
哪有壓迫,哪就有反抗,以色列的“絕對安全”,最終只會把中東帶入絕對的不安全。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
記者|王昆鵬
編輯|羅光旭
簽審|李琳
監製|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