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網站近日刊文稱,如今,智慧對話機器人醫生正迅速在中國各地涌現,中國的實踐經驗或將重塑全球醫療模式。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報道截圖
文章關注到,中國正日益尋求通過高科技手段解決醫療問題。近年來,中國已開始大力推廣遠程醫療與人工智能技術。中國民眾紛紛使用國內科技企業推出的在線問診應用程式,通過文字或視頻方式接受診療。
文章以一款應用程式為例介紹説,該平臺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過去一年內活躍用戶達2億,日均在線問診量超50萬次。另一款應用程式官方數據顯示,截至9月該平臺已服務1.4億患者,近百萬名醫生通過平臺提供專業服務。
文章分析認為,這些舉措有助於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讓農村居民也能便捷獲取遠方專家的診療資源。業內人士表示,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像中國這樣全面接納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遠程醫療模式。
貴州“雲端”診療讓貧困地區民眾同享優質醫療服務
文章還關注到,接納人工智能健康建議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中國民眾通過科技企業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等途徑獲得醫療建議。此外,中國政府正通過發展人工智能,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承載力和運行效率。今年中國政府發佈了專項規劃,要求到2030年,基層診療智慧輔助應用基本實現全覆蓋。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基層醫生能借助人工智能模型獲取最新診療方案,將有效提升患者對該技術的信任度。這將促使更多常見病症在本地得到診治,只有複雜病例才需轉至大型醫院,整個過程能夠實現醫療資源優化。
廣州一家企業生産的醫療機器人
文章最後説,中國在技術應用領域有跨越式發展的傳統。以支付方式為例,當中國人告別現金時,並未經歷信用卡普及階段,而是憑藉科技企業快速創新、政府積極鼓勵、國民數字素質提升等多種因素,直接躍遷至移動支付時代。這種獨特的要素組合同樣有望推動醫療領域的技術變革。
來源:環球資訊廣播
編譯 | 王洹星
簽審 | 王倩
監製 | 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