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傳統文化。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見習記者 王麗紅 攝
“你看,這個娃娃的帽子真好看!”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學幼兒園大一班納優德小朋友指著一個身著民族服飾的娃娃開心地説。
“這個叫狍頭帽,是鄂倫春族的傳統服飾。”美術教師薩仁圖雅笑著告訴她。在幼兒園開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區,孩子們正饒有興致地觀察著不同民族的傳統服飾“。這個展示區通過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幫助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薩仁圖雅説,該展示區還可以讓幼兒繪製京劇臉譜,製作油紙傘、團扇,剪窗花等,讓孩子在愉悅的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記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學了解到,該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從幼兒園到高中,該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置各類文化走廊,創辦多種社團,為校園文化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在小學教學樓層,各班墻壁上的“小石榴籽園地”展示著學生收集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圖片以及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學生美術作品。中學區的墻壁上則展示著“黨的光輝歷程”圖片。
書法、馬頭琴、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這些都是該校開展的社團活動,多樣的選擇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也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奠定基礎。
阿吉泰是書法社團的一員,他説:“當我臨摹書法家的字體時,感覺到心靈和他們達到共鳴,仿佛能感受到他們在練習書法過程中付出的努力。”
書法社團指導老師阿古達木説:“書法能夠讓人沉浸下來,凈化心靈,可以培養學生沉著、耐心的品質。”
“救死扶傷是一件偉大的事情,這也是我加入紅十字應急救護志願隊的原因。”高二二班學生好日沁胡説,“自己全程參與了上學期的秋季運動會急救處理工作,很有收穫感。
校園文化是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載體,能彰顯學校的人文特色和精神氣質,具有凝聚人心、涵養學生,文化育人的作用。該校學生處負責人蘇林嘎説:“我們力爭通過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見習記者王麗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