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正當時,“一馬當先”啟新程。
日前,馬鞍山市正式印發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通過制定重大改革創新舉措、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三張“清單”,進一步明確了年度工作“任務書”,吹響了乘勢而進的“衝鋒號”。
逐夢奔跑,只爭朝夕。去年以來,馬鞍山市積極搶抓戰略機遇,堅持把融入南京都市圈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做強“橋頭堡”、當好“排頭兵”、扮靚“東大門”,在一體化發展時代大潮中奮楫勇進勢如虹。新的一年,馬鞍山市將繼續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加速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加快全市域、全領域與滬蘇浙同頻共振,奮力在全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當先鋒、做高地”。
從生機盎然的春天出發,向一體化發展的美好未來邁進——馬鞍山正步履鏗鏘,風帆正勁。
15項改革創新舉措
為一體化發展“賦能”
改革創新是活力與動力之源。要在全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當先鋒、做高地”,離不開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改革創新舉措“賦能添力”。
根據重大改革創新舉措“清單”,今年馬鞍山市將推出政策措施和對標改革兩大類共計15項改革創新舉措,通過銳意改革、創新突破,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馬鞍山更大作為。
在政策措施類重大改革創新舉措中,馬鞍山市將制定馬鞍山市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馬鞍山市推進産業合作園區建設指導意見、馬鞍山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實施工作方案等。
在對標改革類重大改革創新舉措中,馬鞍山市將對標滬蘇浙先發地區,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和“標準地”改革,建立非實體的馬鞍山投資學院,開展單位能耗産出效益綜合評價,建設“數字兩山”GEP核算平臺等。
明確8大領域46項重點事項
重大合作事項,是馬鞍山市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通過認真謀劃、梳理,今年馬鞍山市共排定8大領域46項重點事項,涵蓋體制機制、綠色發展、産業協作、創新聯動、園區合作、基礎設施等領域,通過精準聚焦、強力推進,確保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其中,在健全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方面,馬鞍山市將參與組建“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推動實現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繼續教育公共科目證書(或學時證明)南京都市圈內互認。在加快産業創新協同聯動方面,馬鞍山市將依託南京、合肥都市圈工業産業(鏈)聯盟,支持區域間企業加強項目合作,深化産品配套;紮實推進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馬鞍山創新服務驛站建設,鼓勵在滬蘇浙創新資源集聚地建設研發飛地。
在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馬鞍山市將以建設“軌道上的馬鞍山”為重點,加快建設巢馬城際、寧馬城際,開工建設揚馬城際,深度推進寧和市域(郊)鐵路一期(延伸段)前期工作,力爭年底具備開工條件。加快建設寧馬高速“四改八”、蕪合高速、寧和高速、皖S205圍烏路等重大省際互聯互通項目,積極協調南京市開工建設蘇S338、蘇S126、G346等“斷頭路”。在提升長三角城市發展品質方面,馬鞍山市將啟動南北快速通道建設和東西過江通道前期工作。
在推動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方面,馬鞍山市將深化學前教育領域12所示範校與南京實驗幼兒園結對合作,加快推進南京兒童醫院和縣分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鄭蒲港醫院等項目建設,培育、引進2-3家長三角區域知名養老服務品牌佈局設點,推進“課本上的馬鞍山”“詩歌之旅”等品牌深度融入長三角。在加快建設一體化市場方面,馬鞍山市將加快“跨省通辦”對接區域從南京市向長三角其他地市延伸。
謀劃實施73個重大項目
總投資逾2500億元
以“項目化”帶動“一體化”,是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抓手。在全面梳理、仔細遴選的基礎上,馬鞍山市在年度“任務書”中同步發佈了今年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項目清單。
記者梳理髮現,重大項目清單分為合作平臺、基礎設施、産業協作、科技創新等9個方面,共包括73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515.82億元。
“軌道上的馬鞍山”,今年仍將加速奔跑。巢馬城際鐵路今年將推進江北段開工建設,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年底前完成橋梁樁基、承臺、墩身及部分梁體施工,全年計劃完成投資24億元。寧和市域(郊)鐵路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初步設計編制等前期工作。和縣A2級通用機場項目開展規劃選址、可研編制等前期工作等。
在産業協同類項目中,今年馬鞍山市將加快推進和縣天能電池、馬鋼新特鋼、南京泉峰智慧製造、博望區順博合金、馬鞍山經開區蜂巢新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中聯重科等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全市製造業三年倍增。
在城鄉建設類項目中,馬鞍山市將謀劃實施寧馬城際九華路站陽湖片區開發建設一期工程、揚馬城際馬鞍山南站高鐵新城項目、馬鞍山湖北路過江通道等。在公共服務類項目中,馬鞍山市將加快推進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明發江灣院區、南京兒童醫院和縣分院、慈湖高新區界牌樞紐公交車站、上海中醫藥大學鄭蒲港醫院等項目。在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項目中,馬鞍山市將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沿江智慧物流集散中心、鄭蒲港水鐵公聯運路網提升工程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