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是今年我省“三農”工作的要事之一——糧食安全的擔子,咋扛穩
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億畝以上,産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
暮春初夏,全省4200多萬畝小麥普遍進入灌漿期,離開鐮收割還有20天左右的時間。
“糧食生産一絲也不能大意,我們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多措並舉實施小麥赤霉病防控,全區財政投入資金245萬元,18萬畝小麥已經全部實施了兩次防控。目前長勢好于常年,豐收基礎非常牢固。”滁州市南譙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司義黨説。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省委一號文件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作為今年“三農”工作的三件要事之一,進行重點部署。“在抓糧食上,省委一號文件要求非常具體,那就是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億畝以上,産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保持全國第4位’。”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作為全國五個商品糧凈調出省份之一,保面積、穩産量既是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的需要,更是扛穩國家糧食安全擔子的政治責任。今年將繼續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擺在首要位置,按照文件要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
近期,我省啟動農作物高産競賽活動,聚焦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油菜和花生六大作物,按照“具有區域代表性,基礎條件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原則,鼓勵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自主自願參與。這傳遞了抓高産促豐收的信號,目的就是要集中打造一批高産百畝方、千畝片,集成推廣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將專家産量轉化為農戶産量,把典型産量轉化為大田産量,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産。
從夏糧看,當前在田的4200多萬畝小麥長勢好于常年,豐收基礎已經夯實,接下來將抓好小麥生長後期田間管理和災害防禦,部署夏糧機收工作、減輕機收損失,將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在手。同時加快推進春播作物面積落實,種足種滿,防止耕地撂荒,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和産量目標。
推行“按圖索糧”和訂單化生産,進一步調優結構
調整優化農業生産結構,是農業生産的一大主線。近年來,我省全面推行“按圖索糧”和訂單化生産,通過發展優質專用糧,直擊供需錯位的痛點,破解種糧效益低問題。
在阜陽市潁州區,當地大力推進“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産銷一體化模式,繪製單品種小麥種植單元地圖,引導企業“按圖索麥”,全區小麥提質增效逐步體現。2021年,全區32.6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畝均增收400元以上,帶動農民增收1.3億元以上。“今年在全區建成單品種萬畝片15個、整建制鄉鎮4個,實現了優質專用糧全覆蓋,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單品種優質專用小麥生産基地。”潁州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馬斐説。
去年,全省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和水稻5062萬畝,佔糧食總面積超六成。這些專用糧信息全部上網,企業通過網上點擊,可輕鬆查閱,根據加工需求“按圖索糧”,為優質專用糧後續二、三産業連結鋪平追溯通道。這種“按圖索糧”是我省首創,農業農村部已在全國推廣。它的精髓在於面向加工安排品種,並且成“片”種植,探索“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産銷加一體化模式。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今年要以提高畝均産出為導向,圍繞“穩産量、提品質、增效益”,發展優質專用糧食5700萬畝,推行“按圖索糧”和訂單化生産。“夏糧生産中,我省採取菜單式標準化模式,共落實優質專用小麥3178.67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74.2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小麥單品種萬畝片369個;單品種整建制鄉鎮99個,比上年增長一倍以上。”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局副局長曹高飛表示,各地將持續跟蹤管理,確保“按圖索麥”索出好麥,力促農民增收超30億元。
除了口糧外,我省還是玉米、油料的優勢種植區。曹高飛介紹,今年將重點支持皖北地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淮河以南地區開發冬閒田種植油菜。支持擴大油茶等木本油料種植面積。
不僅僅是糧食,在蔬菜、畜禽、水産、藥材、水果等特色産業上,省委一號文件也提出了具體目標,優化農業結構。要加大力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家禽生産,擴大牛羊肉生産,推進奶業振興。發展綠色生態漁業,今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88萬畝,累計達610萬畝,力爭保持全國第2位。鞏固提升蔬菜産能,抓好穩産保供。實施食用菌産業振興行動,今年産量、産值分別達到50萬噸、70億元。
綜合施策提高農民種糧所得,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扛擔子,關鍵靠農民。今年春耕生産中,農資價格上漲侵蝕了種糧利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為此,省委一號文件強調,要“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
前不久,廬江縣白湖鎮種糧大戶朱中文領了一筆補貼,令他非常高興。“4月19日收到的短信通知,一共是8536.17元,是今年的一次性補貼。這筆錢準備用來購買肥料和種子。”朱中文説。
據了解,近期省財政廳已將2022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2.2億元下達市縣,補貼對象為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補貼資金陸續通過“一卡通”等方式依規發放。
省委一號文件強調,要“執行2022年國家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實稻穀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把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下去。農民種糧能得利,積極性才有保障,糧食生産才能不“打擺子”。
採訪中,許多種糧大戶對農業保險非常關注。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産糧大縣全覆蓋。”“我們大戶種植面積大,一旦有個災害性天氣幾年都緩不過勁來,所以農業保險非常重要。建議在遇到大災的時候,請第三方進行評估,提高定損理賠的科學性、合理性,把好政策兌現好。”朱中文反映。
今年一季度,全省農業保險簽單保費18.36億元,為407.89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545.87億元,支付賠款3.03億元。同時我省正在推深做實農業信貸融資擔保體系,健全政策性農業擔保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與保險機構開展“擔保+保險”合作,不斷擴大農業信貸融資擔保覆蓋面。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風險識別難”和“作業成本高”這兩大難題,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準入門檻和融資成本,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農村。
增收增效的同時,還要多措並舉降成本。我省將繼續統籌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産儲備調運,促進保供穩價。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多種糧、種好糧。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廣農業生産“大託管”模式,今年將新增農業生産託管服務組織1000個,總數達3.7萬個,讓更多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更輕鬆、更經濟地種糧。(安徽日報 記者 史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