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黃山:農業“金鳳凰”孵化出“科技蛋”
2022-06-08 11:09:42來源:黃山日報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日前,筆者在位於黃山現代農業示範區的黃山區青楓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林下食用菌生産基地裏看到,紫靈芝已經鑽出地面,長勢喜人。據介紹,紫靈芝的靈芝菌種,運用的是倣野生栽培技術,一次埋放,至少可以生長5年,極大地節約了成本。

  黃山現代農業示範區是黃山區國家級農業示範區核心區、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是黃山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平臺。近年來,該示範區充分發揮區域生態優勢和高品質特色農産品優勢,依託人社部專家服務基地、安徽農業大學皖南試驗站、環保部南京環科所黃山科研基地三大科研技術服務平臺,做優做強特色産業,加快建設綠色農産品加工供應基地,提升示範區在融杭接滬産業協作中的項目承載能力。目前,示範區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共有82家,核心區茶葉、糧油、中藥材、果蔬、花卉種植面積累計超過2萬畝。大力推進農産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園區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達93546萬元,建成農産品安全、生理生態、土壤農化三個標準化實驗室,成立水稻、茶葉、竹業等“八大産業聯盟”,組織各類農業技術座談、培訓和現場指導200余場次,解決技術難題30余項,推廣運用新品種、新技術15項,建成農業物聯網和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項目,組建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4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有力推進了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

  黃山現代農業示範區立足科技優勢,推進農業綠色生産。實施農藥集中配送、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綠色防控四大工程”,推進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農田覆膜除草等技術運用,園區化肥農藥使用綠色化水準和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62.59%和89%。實施玫瑰園、瓜蔞園、茶博園以及相關農業種植基地自動噴灌和滴灌技術,節水灌溉覆蓋面積3650畝。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加快農産品“兩品一標”、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示範區內“兩品一標”農産品認證數量20個,農産品品質安全抽檢合格率達100%。(黃山日報 胡曉發 李立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