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淙祥在查看即將收割的小麥 攝 徐旻昊
他與土地結緣、與糧食為伴,種植的小麥屢破單産紀錄,培育的小麥、大豆高産品種在黃淮地區推廣種植。他幾十年初心不改,精心守護莊稼地,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是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種糧能手”的徐淙祥。
在徐淙祥的家鄉太和縣,當地群眾賦予他很多稱號:“麥王”“玉米狀元”“種糧牛人”。徐淙祥這樣説自己:“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整天就琢磨著多種糧、種好糧。習近平總書記説得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種田依靠良種良法
今年69歲的徐淙祥,皮膚黝黑,手腳粗大,身板結實。他種田不靠“老把式”,靠的是“良種良法”。
“我爺爺年輕時上過農廣校,當過村幹部,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不滿足現狀,能跟得上時代。”徐淙祥的孫子徐旭東説。
上世紀70年代,徐淙祥高中畢業後回鄉務農。由於村民缺乏先進科學的種植技術,小麥畝産僅一兩百公斤。徐淙祥利用在農廣校學到的知識,蒐集作物品種及科學種植新動向,四處求教、認真記錄,力求改良作物品種。
本世紀初,徐淙祥擔任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黨支部書記,他推出“綠色農業科技承包”法,通過提供技術種植管理,承包了村裏農戶1300多畝耕地,給太和縣種子公司繁育小麥良種。由於千畝連片小麥良種繁育田採用了全程機械化耕作良種良法,科學種植管理,小麥實現了連年豐産豐收。
2010年,徐淙祥牽頭成立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逐漸成為當地種糧大戶。他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研究,與省、市農科院等單位開展技術合作。2014年,徐淙祥領銜培育的“太豐6號”大豆新品種,獲安徽省品種審定證書並在全省推廣應用,現代農業示範田入選全國100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2015年,高産田塊優質小麥最高畝産超750公斤、夏玉米最高畝産超噸糧、夏大豆最高畝産300公斤。
2022年6月1日,站在當時即將收割的高産試驗田裏,徐淙祥向記者介紹:“這裡種的是阜航麥1號。5月29日,省、市、縣組成專家組對阜航麥1號進行了測産,平均畝産達811.29公斤。”
阜航麥1號是從隨神舟十號飛船遨遊太空的阜陽小麥品種中選育而來。在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140畝核心試驗區裏,像阜航麥1號這樣的小麥新品種(係)多達23個。“糧食産量的提高,60%至80%源於良種的貢獻。沒有良種,再好的設備與技術都很難提升農産品的品質與産量。”徐淙祥説。
成立協會示範引領
“拔節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減産多,清明前後最適宜,追施尿素莫忘記。”這是徐淙祥編著的農技推廣小冊子裏的一段話。
徐淙祥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將小麥、玉米、大豆綠色優質高産栽培技術,用通俗易懂的諺語形式彙編成冊,免費發給村民和會員,冊子被村民稱為現代農業節本增效的法寶。
“搞農技推廣,就要用農民喜歡聽的接地氣的話。”徐淙祥説。
張槐村種糧大戶劉幫利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我原來種小麥方法不科學,産量很低,按照徐淙祥小麥60首諺語綠色栽培法,小麥品質、産量大幅度提高,這增強了我擴大小麥種植面積的決心和信心,現在我種的小麥已發展到400多畝了。”
在太和縣,像劉幫利這樣成為種糧大戶的農民還有很多,他們應用徐淙祥小麥60首諺語綠色栽培法,改變原來小麥種植産量低、品質差的困境,走上了靠小麥優質高産助力增收致富的道路。
2005年,徐淙祥牽頭成立“太和縣優質高效農業技術協會”。協會下設良種繁育、高産攻關、節水灌溉、科學養殖等13個科普小組和23個鄉鎮科普分會,擁有的會員和科普示範戶遍及全縣各鄉鎮。協會每年普及推廣新技術、新成果10多項,産生數千萬元社會效益,還使一批過去的貧困戶成了科普示範戶。
緊緊依託農業技術協會組織,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帶來的是小麥、玉米和大豆連續多年不斷刷新安徽省單産紀錄。徐淙祥整理編輯的黃淮地區優質小麥畝産超千斤綠色栽培技術規程、高蛋白大豆新品種配套綠色高産栽培新技術科普讀本,經安徽省級農業專家鑒定為省級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廣使用。
自201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已連任兩屆的徐淙祥每年都會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提交與“三農”問題相關的建議。2020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徐淙祥提交了一件關於加強完善我國糧食生産基地建設、確保國家糧食生産安全的建議。
在建議中,徐淙祥寫道:每個縣市區選幾個千畝以上有引領示範作用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財政扶持和項目支持,改善加大種糧大戶的種糧補貼。同時,進一步加大千畝以上有引領示範作用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扶持力度,補充完善各種功能的大型農業機械,實現全程機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標準化生産,降低糧食生産成本,提升糧食産量,改善糧食品質,確保國家糧食生産安全。
三代接力多種糧種好糧
種糧數十載,徐淙祥獲得了一連串“國字號”榮譽: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佳農民、全國種糧標兵、全國科技興村帶頭人……雖然他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但在26歲的徐旭東看來,近70歲的爺爺要有人照顧,要有人從他手中接過“接力棒”。
在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辦公樓二樓,擺滿了成袋的麥穗、麥粒樣品,這裡是徐旭東的實驗室。大學畢業後,徐旭東給爺爺做起了助手,從事種子和農業科技研究。
“看到孫子願意從事現代農業,我感到很欣慰,我的事業後繼有人了。”徐淙祥説。
“我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看著爺爺耕種的田地從幾十畝到上千畝,和爺爺一起品味小麥單産不斷刷新紀錄的喜悅和自豪。在基層一線,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徐旭東告訴記者。
如今,守護糧食安全的責任傳承到新一代農人的肩上。不僅自己一家三代接續奮鬥,徐淙祥還在各種場合呼籲要培養現代農業的後備力量。
今年以來,太和縣聚焦建設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和實施“兩強一增”行動,採取“分類型、分專業、分階段、小班制、重實訓、強服務”的培訓方式,紮實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許多學員通過培訓,堅定了在家鄉創業、紮根農村、發展農業的願望和信心,勇當應用現代農業科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排頭兵。(安徽日報 記者 安耀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