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淮南:“大託管”繪出農業豐收景
2022-07-05 11:31:15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當年是一麥抵三秋,土地閒半年;如今是麥稻兩季種,土地不拋荒。”6月30日,淮南市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農民蘇孝田站在自家12畝連片稻田間,看著綠油油的秧苗,不禁感慨,近年來,享受農業生産“大託管”改革紅利,種田越來越輕鬆,收益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滋潤。

  淮南市在全國首創“兩委託兩跟進一托底”農業生産“大託管”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委託”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其將土地“委託”給農業生産服務主體生産經營,同時協調生産要素、社會化服務“跟進”,引入保險“托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和農民增收。

  耕地不撂荒 糧食保安全

  在不少地方,農業生産經營面臨著規模經營難、服務提升難、農民增收難等問題,拋荒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淮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震宇告訴記者,如今務農種地的多是60多歲甚至70多歲的老人,需要找到一個辦法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

  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在淮南市最早探索農業生産“大託管”。近日,記者走進該村,連片的稻田映入眼簾。早在2007年,店集村就組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探索機耕、機收等農業社會化服務。

  從土地流轉、農業社會化服務,到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淮南市將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生産結合,在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創新農業生産“大託管”,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帶領農民共同富裕。

  “今年村裏的小麥單産再創歷史新高,畝産突破600公斤,全村近5000畝託管水稻現已全部夏種完畢。”收完小麥、換種水稻,鳳臺縣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宏斌一刻都閒不住。他告訴記者,自從有了農業生産“大託管”,全村土地實現了“零拋荒”,“入托”農戶不僅解決種地難問題,更是實現了增收。

  2019年,淮南市在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等3個村共8000畝耕地開展農業生産“大託管”改革試點,引導農民將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村集體,村集體將集中起來的土地委託給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同時,支農資金、農業貸款、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標等生産要素和社會化服務協同跟進,保險公司予以托底,“兩委託兩跟進一托底”的改革模式逐步成型。

  “土地通過村裏託管給了合作社,我也在這打工,土地不拋荒,土地有租金,打工有收益。”6月28日,在鳳臺縣新集鎮常廟村的瑞耕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裏,村民劉興義開心地説。

  有了“農管家” 種地更省心

  6月28日,記者在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前瓦村看到,青源家庭農場託管的該村3200畝水稻已經全是青綠。眼下,青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友青已經與淮南市“農管家”平臺對接,落實即將進行的水稻追肥計劃。

  “今年化肥價格漲幅較大,我們從廠家集中採購,每噸價格能便宜200元至400元。”“農管家”服務公司總經理助理向傑的回復,讓李友青安了心。

  淮南市搭建的“農管家”平臺,提供覆蓋耕種管收全流程、全方位、全鏈條“保姆”式服務,成為農業生産“大託管”中協調服務各方、實現閉環管理的關鍵一環。

  “我們推行5萬畝軟麥種植,種子價格較市場價低20%,産量達到500公斤/畝至600公斤/畝。”向傑告訴記者,“農管家”負責種子、農資的集中採購,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糧食品種逐漸統一,品質不斷提高。目前,“農管家”平臺已服務淮南市364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60萬畝耕地的糧食生産。

  如今,農業生産“大託管”改革通過全程耕種託管服務,既給予了農民較高的耕地保底收益,也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農忙回家搶種搶收”的後顧之憂。

  “今年5.6畝土地託管收益有4480元,我不再為種地而發愁了。”趁著週末,淮南市潘集區蘆集鎮城北村農戶葛廣樹從外地回鄉辦事。他告訴記者,農業生産“大託管”如同把“孩子”送到託兒所,他也可以走出家門打工,務工月收入5000元以上。

  2021年以來,淮南市8個縣區全面開展全程託管、單季託管、代耕代種等不同形式農業生産“大託管”,實行農田規模化、經營統一化、耕作機械化、服務精準化,服務耕地面積達22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3%。2022年夏糧實現總産136萬噸,同比增長4%。

  增産又增收 多方能共贏

  盛夏時節,記者走在壽縣小甸鎮楊圩村的稻田邊,以前小田塊之間的田壟已經消失不見,如今一塊稻田的面積小則300畝,大則500畝。據楊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張宇介紹,“小田並大田、多塊變一塊”讓曾經零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增加耕地面積3%,村裏託管的2000畝小麥今年畝産近450公斤,再創新高。

  “補丁地”聚成“整塊田”,分散自耕變為規模經營,粗放管理走向精細調控……隨著農業生産“大託管”向縱深推進,淮南市堅持市場思維,引入金融活水,匯聚多方合力,為農業發展降風險、增動力。

  在農業生産“大託管”改革實踐中,淮南市發揮“農管家”作用,對接金融機構,量身打造“託管貸”;推動保險公司量身定制農業保險新産品,著力解決保險保障不足、融資難問題。

  “從銀行貸款200萬元,我們不再為資金而發愁,國元保險‘量身定做’的農業保險,解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對農業生産“大託管”,青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友青信心十足,小麥每畝保額700元、水稻每畝保額1300元,讓農業生産經營主體“旱澇保收”,“業主跑路”的現象已成為過去。

  自從楊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了社會化服務公司,該村的機械手徐為順更忙了。服務公司對12台旋耕機、12台收割機統一調配,以每畝6元價格,為5500多畝託管土地提供機械化服務。如今,淮南市“大託管”區域機械化耕種管收率達98%以上,糧食産量和種糧效益大幅提升。2021年,淮南市糧食增産9.6萬噸,增量在全省16個省轄市中位列第一。

  “我們村託管3400多畝耕地,村集體分紅13.6萬元,農戶分紅24萬元,經營主體分紅34萬元。”夏收過後,淮南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臧巷村盤點去年農業生産“大託管”帶來的經濟效益,每個人都露出開心的笑容。種糧大戶黃克群告訴記者:“去年我分了2萬多塊錢,相信今年會更多!”

  ·短評·

  “大託管”求解種地難

  悠悠萬事、糧安天下。淮南市首創的“兩委託兩跟進一托底”為主的農業生産“大託管”模式,有針對性地去破解當下農業生産經營領域存在的土地細碎化、農村“空心”化、規模經營難、良種良法推廣難等問題,為回答“誰來種地、怎樣種地”作出了積極探索。

  發起于鳳臺縣楊村鎮的“大託管”改革,與40多年前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乾”改革一樣,都是生産關係適應生産力發展的創新實踐。

  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淮南市農業生産“大託管”改革,先後入選2021年度“中國改革二十大案例”“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進一步完善和推廣“大託管”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必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安徽日報 記者 柏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