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黃山市:“五微”行動描繪鄉村新畫卷
2022-07-05 10:46:57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黃山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繡花”功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創造性實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區培育、微創意運營、微循環發展、微奉獻治理行動,全面提升鄉村生態宜居水準——“五微”行動 描繪黃山鄉村新畫卷

黃山市:“五微”行動描繪鄉村新畫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705090059

微改造、精提升後的歙縣竹鋪老街上,當地學生跟著老師學非遺技藝。 攝 潘成

  “微改造”提升

  讓鄉村留底蘊見品質

  黃山市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五美”新鄉村建設過程中,不搞貪大求洋、大拆大建,把村內庭院、五小園、道路沿線、村口節點等微縮空間作為改造重點,因地制宜融入農耕、中醫藥等鄉土文化元素,著力保護歷史文脈、保留村莊肌理、保住鄉土特色,讓煙雨徽州、田園徽州、村落徽州成為黃山的獨特標識。

  街巷,是一座城市的骨骼。在黃山,説起老街,人們往往想到屯溪老街。其實,比屯溪老街更早的商埠,是屯溪的隆阜老街。這裡從唐代開始就是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碼頭。今年來,市、區兩級投入千萬元對隆阜實施“微改造”提升,以“針灸”式手法推進管網改造、路面修復、歷史建築保護和不可移動文物修繕等工作,讓老庭院驚艷蝶變、老房子畫棟雕梁、老作坊煥發青春、老磚墻伸出新枝。

  離隆阜不遠的鳳霞村,過去很土很臟,豬圈牛舍隨處可見,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當地村民常感嘆:“鳳霞村,白瞎了一個好名字!”

  偏房偏棚怎麼拆?村前道路怎麼走?豬圈農具雜物怎麼安頓?院子裏種什麼樹?……一樁一件、一磚一瓦,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大家精打細算、注入巧思,讓鳳霞村逐漸換了模樣。

  一曲又一曲“田園牧歌”背後,是黃山市投入74.8億元,全域推進的1.4萬個“微改造”項目,讓593余個中心村、810余個自然村實現“蝶變”。

  “微景區”培育

  讓鄉村有顏值增價值

  6月29日,工信部發佈消息稱,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這下好了,不少被‘星號’‘捆著’出不來的老朋友都在聯繫訂房呢,要來村裏透透氣。”在休寧縣大山深處的祖源村,老家客棧老闆項旭琴忙得起勁兒,“你瞧,我這手機一下午沒閒著。”

  然而,祖源前些年還是另一番景象: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選擇外出打工或者搬遷下山,千年古村淪為“空心村”。

  祖源的變化,與“龐老爺子”密不可分。2016年,年近七旬的龐煥泰從上海來到祖源,租下30多棟破爛舊屋,實施傳統村落改造工程,建成了“夢鄉村”特色民宿群。在他的帶動下,像項旭琴這樣的外出村民,紛紛“回巢”辦民宿、搞旅遊,昔日的“空心村”成了休閒養生的“網紅村”。

  有人説,當你累了,想找個地方療愈身心,黃山無處不在的美景是一劑良藥。在黃山,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與祖源一山之隔的木梨硔也是這樣的地方。木梨硔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山脊上,翠竹簇擁,三面懸空,在霧靄流嵐中恍若一座“孤島”。當地人挖空心思,巧妙營建民宿客棧,讓遊客“住進風景裏”。“黃山很多美麗的小村莊,都是各有特色的‘微景區’,遊客來看看景發發呆就是一種放鬆,這也是我選擇木梨硔的原因。”木梨花開咖啡店老闆韓盛綱説。

  如今,150個藏于山水之間的徽州田園村落,搖身成了“微景區”,撬動了鄉村生産方式之變、産業發展之變。目前,黃山市鄉村旅遊覆蓋七成以上村莊,近十萬農民變身“微景區”服務員。

  “微創意”運營

  讓鄉村有活力蓄財力

  推動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要振興,産業振興的核心在於運營。

  黃山市堅持創意賦能,創新運營體系,聚焦鄉村優質資源,建立完善社會資本、村集體和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開發新産品、發展新業態,吸引各類人才下鄉創業,解決了鄉村市場化運營主體匱乏的問題,賦予了鄉村更旺盛的生命力。

  徽州區西溪南鎮有“綠野仙蹤”的美譽。近年來,西溪南堅持“旅遊+創意”雙輪驅動,引進藝術設計、書畫創作、攝影影視等各類創意人才,建成土人學社、清溪涵月等近20種業態,推進文化資源優勢向産業優勢轉化,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創意小鎮。近日,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鎮網絡影響力指數五月榜單公佈,西溪南創意小鎮排名繼續遙遙領先。

  夏至已至,草木葳蕤。在許多人眼中,黟縣豐梧村樸蔓農場是一首最美的田園詩。

  樸蔓農場通過流轉村裏的低效拋荒地而建,創意打造蔬菜採摘園、休閒花海、萌寵樂園、捉鰍摸魚池塘等,植入沉浸式、差異化、體驗性的“農業+”新業態,建成集農業、生態、經濟、社區循環共生的農業休閒綜合體。去年9月農場試營業,當年盈利500萬元。

  豐梧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周濤濤介紹,村裏充分連結樸蔓農場、無名初鄉村酒店、徽舍小隱等“在地企業”,實施“村企共建”,探索建立鄉村運營機制,推動鄉村資源向資金、資産、資本有效轉化。

  目前,黃山市已成立599家鄉村運營公司,實施200余個産業項目,打造各類特色基地5.5萬畝,推動3842幢農房煥發新生,鄉村資源年交易額超7億元。2021年,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2.52億元,3個區縣的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進入全省十強。

  “微循環”發展

  讓鄉村生態化可持續

  一江清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作為皖浙兩省人民的母親河,新安江勾勒著秀麗壯美的百里畫廊,瀰漫著絢爛多彩的人文氣息,滋養著鐘靈毓秀的徽州熱土,交織成一幅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壯美畫卷。

  2012年,新安江流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開啟共治共享和互利共贏的十年治理之路,推動上下游水質更優、景色更美、産業更強。

  休寧流口鎮是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源頭。2016年7月,該鎮以流口村為試點,率先探索建立“生態美超市”,引導和鼓勵村民用煙頭、塑膠袋、紙盒等垃圾兌換日用品,並打造綠色有機茶園,規模養殖泉水魚,發展生態經濟,守護一江清水。

  無獨有偶。2021年,同樣為守護一江清水,徽州區坑上村建成日處理50噸的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將處理後的中水通過二級泵站引至山腰處,村民們告別了翻山越嶺引水澆灌的歷史。

  “不用日曬雨淋,也避免了下河洗衣服污染水源,大家邊聊天邊洗衣服,説笑間,鄰裡關係更和諧了。”被村民胡來好點讚的“污水處理站的好搭檔”,是村裏為杜絕村民下河洗衣服建設的生態共享洗衣房。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黃山市結合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實施“微循環”發展,創新打造全域覆蓋的“生態美超市”345家;創新建立覆蓋所有鄉鎮的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帶動農業節本率超40%;通過全域垃圾智慧化收轉運體系,垃圾100%實現無害化處理,農村建築垃圾年利用率超79%,畜禽糞污年綜合利用率超98%。

  如今,新安江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其試點模式在全國10個流域、15個省份推開。

  “微奉獻”治理

  讓鄉村更民主更和美

  深夜,一聲低沉的鑼響蕩開在寂靜的千年古村黟縣西遞。“80後”打更人揚起手中的木槌,走過縱橫交錯的深巷,將鑼聲送往村莊每個角落,守護著一方平安。

  “西遞村是世界文化遺産地,守護好遺産是每一個西遞人的責任。”跟隨西遞鎮黨建辦主任鄭芝燕的腳步,走進“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只見文化墻上“作退一步想”“和為貴”等字樣分外醒目。鄭芝燕介紹,2020年以來,西遞鎮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將“作退一步想”理念融入鄉村治理體系,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室,通過“聽、理、勸、借、退、和”工作法,疏導群眾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擱置爭議、主動讓步、達成和解。目前黃山市全面推廣西遞做法,已建成1000余個“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有效化解矛盾1.26萬件。

  近年來,黃山市實施黨建帶群建促鄉村振興滿天星工程,深入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創新鄉風文明“六個好”,推動信息生信用、信用變資源、資源促發展,呈現出群眾得實惠、鄉村有治理、産業有動能、組織有加強的良好局面。

  村莊怎麼建、鄉村建設怎麼幹,村民説了算。近年來,黃山市廣大農民為村莊規劃、徵地拆遷、項目推進等獻計獻策5000余條,參與鄰裡守望、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移風易俗等文明志願活動12余萬人次,形成69個鄉村自治品牌,實現了98%以上矛盾糾紛化解在鄉村基層。

  青山不墨韆鞦畫,綠水無弦萬古琴。行動作筆、大地為紙,一幅流動的“新安山居圖”正在黃山大地徐徐展開,鄉村“群星璀璨”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實現。(安徽日報 通訊員 劉晨 本報記者 吳江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