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合肥科技創新動力足
2022-07-14 13:42:0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科學裝置陸續開建 新興産業培育壯大 合肥科技創新動力足

  我國首個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進入實質運行和全面建設階段;比亞迪合肥基地整車下線活動在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舉行,安徽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邁出新步伐;“科大矽谷”建設實施方案公佈,將建成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産業聚集地……連日來,安徽省合肥市創新發展好消息連連。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參觀了安徽創新館。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産業,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合肥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助力高品質發展之路。

  創新平臺加速建成

  在合肥“科學島”上,中國“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正在運行。1056秒!全世界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最長時間紀錄,在這裡産生。

  “科學島”,正是合肥這座創新之城的一個縮影。與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齊名,合肥成為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

  2012年至2021年,合肥地區生産總值由4168億元增加到11413億元,增長1.7倍。“合肥要以更大作為,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勇當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兩個開路先鋒。”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説。

  出臺科技創新條例,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將天使投資基金風險容忍度提升到40%、種子基金提升到50%,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條”“創新創業8條”……今年上半年,合肥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3.52%,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位;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達2.6萬人,超出全國平均水準。

  科學裝置陸續開建,創新平臺加速建成,科研成果競相涌出。首臺智慧4K無線腔鏡、首臺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儀器、首款國産量子計算機作業系統、首款“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上,來自合肥的墨子傳信、熱核聚變、鐵基超導、九章計算等國際領先成果引人矚目,也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豐富的“源頭供給”。

  合肥確立每年9月20日為“合肥科技創新日”。創新,正成為這座城市最大標識、最大潛力和最大動能。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線上天天有交易,線下月月有活動——全國首個以“創新”命名的安徽創新館,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場。一支“技術經紀人服務團隊”活躍其中。 

  “按照傳統登記模式,不少科技成果需要很久才被發現。科研與市場間缺乏‘感測器’。”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陳林介紹,“技術經紀人就是這個‘感測器’。”

  推進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合肥啟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年攻堅行動”,創建科學中心産業轉化項目庫,成立運行科學中心專項基金,舉辦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去年以來,僅安徽創新館就舉辦成果轉化活動100余場,發佈創新成果2600余項,完成科技成果交易額首次突破800億元,培養技術經紀人700余名。

  探索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機制,是合肥“獨家特色”——依託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成功研製全球最緊湊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推動國産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化;依託穩態強磁場,催生多個國家Ⅰ類創新靶向藥物,授權發明專利200余項,孵化高科技企業7家。

  力促重大成果深度應用,是合肥“重中之重”——清華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線系統需要大量場景應用,合肥政府全力支持,在51座橋梁、6300公里水氣熱管道管廊連上感知設備,實時監測。如今,這一科研項目已獲國家相關部委高度肯定,正走向更多城市。

  數據顯示,2021年,合肥吸納輸出技術合同交易總額867億元,同比增長51.5%。全年登記科技成果4005項,增長36.2%;其中應用技術類成果3916項,實現産業化應用1150項。2021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905家,同比增長90.5%,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又入庫4892家,同比增長54.7%。

  戰略性新興産業成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從談判到簽約,23天;從簽約到開工,42天。去年7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與合肥市“一拍即合”,達成協定,項目一期總投資150億元,項目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超過500億元。

  “合肥是新興産業的福地。”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感慨。除比亞迪外,6月22日,大眾安徽白車身順利下線,規劃産能35萬輛;預計今年9月,蔚來新車下線,規劃産能30萬輛……短短幾年,合肥就聚集了新能源汽車規上企業超過300家,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等産業鏈。“十四五”末,合肥市將具備汽車産能約300萬輛,可實現汽車産業産值約6500億元。

  事實上,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是合肥推動産業創新的發展思路。“科創+産業”模式,催生出一個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合肥人風趣地稱為“芯屏汽合”(晶片、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急終生智”(安全應急、智慧終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産業)。

  隨著新型顯示器件、積體電路、人工智能三大産業入列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智慧語音進入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合肥的“當家企業”正在變成支柱産業。“十三五”以來,合肥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3.9%,對工業貢獻率高達92.9%。“十四五”開局更呈放量之勢:2021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8.3%,佔規上工業比重達54.9%。目前,合肥已有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6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14家。

  而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蓬勃活力,正吸引更多人才從“搶過來”到“搶著來”。去年,合肥引進了24.5萬名大學生,今年1—6月,超14萬高校畢業生紛至遝來。

  著眼“十四五”,合肥正全力打造兩個五千億級産業集群、8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和3個千億級龍頭企業,培育30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進一步轉化為合肥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人民日報 記者 吳焰 徐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