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成為創新文化和創新事業的“福地”,二者相互激蕩、促進,喚起巨大的熱情、能量、責任心、進取心。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跨越發展,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産業聚集地跨越發展。
江淮大地上激蕩孕育創新的文化、鼓勵創新的氣氛、競相創新的氣象,極大激發潛能,快速提升實力,強勁塑造未來。
創新文化和創新事業相互激蕩、促進。科教大省,變身科技創新策源地;傳統農業大省,變身新興産業聚集地
進入新時代,安徽創新長卷驟然變得波瀾壯闊、異常絢爛。
“墨子號”升空,“九章二號”“祖衝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科學島”上,誕生了全世界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最長時間紀錄。呱呱墜地的,還有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高性能異構DSP處理器、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
合肥跟上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的步伐,成為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首個國家實驗室落地安徽,12個大科學裝置佈局建設,數量居全國前列,支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國家創新平臺建設。
近年來,中國人越來越明白全球創新力競爭的“叢林法則”,核心技術很難引進,很多現代化的設備和産品買不來,現代化的中國更買不來。
只有用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推動中國越來越多領域在全球並跑、領跑,才能掌握髮展的主動。
今天,安徽經濟總量首次站上4萬億元臺階,産值超千億元的工業行業達14個。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産,全國每3台冰箱、4台洗衣機、5台空調有1台是安徽製造。全國出口的每5輛汽車就有1輛是安徽造。安徽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實現了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産業聚集地的跨越發展。
安徽成為創新文化和創新事業的“福地”,二者相互激蕩、促進,喚起不可估量的能量、熱情、主動性和責任感。
長出一大片茁壯醒目的“科技樹”,因為這裡有創新文化的適宜氣候環境。
傳統創新因子與先進思潮結合,發生現代轉化,打造新的創新力,命運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7月的陽光下,八百里巢湖,氣蒸湖天,搖蕩雲水,波撼江淮。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就像一個大湖區的形成,虛懷若谷,活水競流,擇其新而不擇其細,廣吸納而去其陳腐,在日日更新中不斷自我超越,才能匯成澎湃生機、涵養萬物活力。
湖濱,有個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安徽創新館,請隨記者巡視一圈吧。
芍陂,春秋時鑿建,“陂有五門,吐納川流”,這座中國最早的大型築堤蓄水灌溉工程,灌注今壽縣以南淠水和淝水之間4萬頃田地。今天的安豐塘是其殘存部分。
以石膏點豆汁,淮南王劉安發明瞭豆腐。徽菜躋身八大菜係,中國美食文化積澱傲視全球。安徽出産的文房四寶,與造紙術、印刷術一道,渲染出歷代華夏文化的雲蒸霞蔚。全國十大名茶安徽曾佔“半壁江山”;沿徽杭古道販賣生絲的徽商,共同織就中華服飾與外貿的錦繡絲滑;而繁昌窯青白瓷也曾在五代、北宋流光溢彩。
絲綢、茶葉、瓷器,是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輸往全世界的古代“高科技”産品,是農業中國技術創新的智慧結晶,曾在人類歷史上,久久閃耀東方的奇彩神韻、華夏的高度文明。
創新力是支撐國家強盛的筋骨,事關生産生活水準、國際力量對比、人民幸福尊嚴。
有了自主創新,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堅硬文化內核還在,迸發強大力量,驅動中國人尋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輝煌農業文明留下的優秀創新因子,與先進思潮結合,發生了現代轉化。
中國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台VCD、世界第一台倣生搓洗式全自動洗衣機、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創新館明亮的展示架上,擺放著這些誕生於安徽的産品實物和模型。
中國人一代代接力,奮力往前趕。
每一次創新,從來都依賴創新主體的艱辛勞動。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的誕生,讓安徽獲得了“國産微機的搖籃”美譽。“科研環境艱苦,經費、人員都急缺,大家憑藉著螞蟻啃骨頭的毅力攻克技術難題。”主要研發者之一、原安徽無線電廠老專家程錦松回憶。
創新往往從模倣開始,走向借鑒和創造的統一,最後建起技術壁壘、享受紅利。
這一階段,安徽“銅墻鐵壁”産業體系崛起壯大,白色家電等産業開始集聚發力,奇瑞、江淮汽車異軍突起、踏浪出海……
依靠自主創新,疊加超強組織力、兩個大市場、區域大競合,生態化集聚、競爭養“巨人”,聚合全球化下發展要素的中國大地上創新浪潮奔涌,中國製造開始譜寫全球逆襲的史詩。
中國機電、中國高鐵、中國航天、中國軍工、中國手機、中國造船、中國工程建造……紛紛成為全球市場的主導力量之一。
中國經濟的能量,匯成了大湖,匯成了什麼狂風暴雨也掀不翻的大海。
統籌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國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中國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風景獨好的順差國;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汽車産業開始爆發,出口直指全球第一。
安徽在這十年間,生産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大臺階,人均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進出口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實現了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發展。
回到安徽創新館,與2020年8月相比,這裡徵集到的最新科創成果,已從1500多件增加到1800多件。其中300多件在國內國際屬於領先水準。
勤於創造、勇於競爭、甘於冒險的創新文化升騰,吸引先進生産力來最具創新能力、效益的環境里落腳,這裡就成了“福地”
比亞迪的掌舵人王傳福感慨:“合肥是新興産業的福地。”
“訂單等産能”的比亞迪,與創始人的故鄉安徽攜手,從簽約到開工只用了42天,一期項目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超過500億元。
6月22日,大眾安徽白車身順利下線;預計今年9月,蔚來新車下線……短短幾年,合肥就聚集了新能源汽車規上企業超過300家,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等産業鏈。“十四五”末,合肥市將具備汽車産能約300萬輛,實現産值約6500億元。
廣州、上海之外又一座重要“汽車城”即將崛起,引起全國矚目。
整個新興産業發展一派恢宏。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配套佈局、交織發力。以“京東方”為龍頭的顯示産業,在安徽集聚200多家上下游企業;以長鑫、晶合為代表的半導體企業,集聚了300多家上下游企業。“芯屏汽合”(晶片、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急終生智”(安全應急、智慧終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産業),向著未來生長出一個個大型産業集群。
自主創新能力是競爭力的核心,創新人才是發展戰略資源。上世紀70年代,合肥人張開懷抱接納南遷的中國科大。1984年,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中科大成立。當時全國僅有20個國家實驗室,合肥擁有4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相繼落戶生根。科教之城裏的大院大所成為原創技術和科技成果的“源頭活水”。
歐洲人發明的內燃機和電力等許多技術創新,卻在美國以最快速度實現了産業化,觀念、體制的支撐保障,決定著創新的模式、效率和氛圍。
安徽有“經世致用”的文化傳統。明清時期的徽商,編了很多應用商業數學書籍,影響最大的是程大為的《演算法統宗》,徽商對商業數學促進商品經濟繁榮發展的認識與實踐,讓人印象深刻。
而今,勤於創造、勇於競爭、甘於冒險的創新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延續、升騰。
安徽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首席科學家、經費包乾制、編制週轉池、科技大市場、沿途下蛋等機制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栽樹工程”讓安徽創新生態一天天更好,每1天新增近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先進生産力往往在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益的文化環境里落腳,取得突破。
年産500架中高端無人機的航天三院海鷹航空無人機産業基地,在蕪湖灣沚區開工;淮北引入上海交大王浩偉教授團隊,研發陶鋁新材料,應用於國産大飛機、運載火箭等大國重器……
安徽人工智能、新型顯示器件、積體電路、先進結構材料入列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全省製造業增加值、數字經濟增加值均超1萬億元。
從國家到省市無不在加大投入,從觀念、思想到政策、制度、文化,都在激勵扶持保障創新。地理上承東啟西、交通便捷,受長三角一體化輻射帶動,政務商務環境上效能優勢凸顯,各級黨委政府赤忱招商、全力“造鏈”“補鏈”。要素成本相對是“洼地”。政策支持、黨政作為、科研奮鬥、資本力量、市場邏輯一起發力,大學大院大所、央企省企民企、“風投”“創投”“城投”秉持不同文化、沿著不同路徑,多元奮鬥,多點突破,系統創新,高速發展。這樣的地方,怎能不成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福地”?
讓孕育創新的文化、鼓勵創新的文化氣氛、競相創新的氣象,點亮江淮大地的未來
6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來到合肥八中,為中學生們帶去一場光學技術發展的科普講座。
劉文清説,讓創新成為戰鬥力生成和提高的加速器,要靠老一輩科學家,更要靠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既需要“專家”,也要依靠“大家”。
安徽創新館講解員周臘梅接待的觀眾,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奔著成果轉化而來的各地客商,近兩年來,由安徽創新館促成的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金額近400億元。另一部分是各地趕來的學生。那一張張熱切求知的青春面孔,更讓周臘梅動情。
今年10月,合肥科技館新館將完工。在各類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中,科技創新要素明顯增加。創新之魂,文以化之。觀念激蕩、創新發展,依賴於公共文化保障,需要廣大公眾具備較高的創新文化素質。
安徽人是開創老莊文化、建安文學、新文化運動、徽商、徽菜、黃梅戲的中國人的後代。把對創新規律的理解貫穿于體制機制、社會生活,讓孕育創新的文化、鼓勵創新的氣氛、競相創新的氣象激蕩升騰,今人的努力,就能照亮子孫後代的未來。(安徽日報 記者 吳曉徵 汪永安 晉文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