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雲南臨滄:文旅“中考”交答卷 “茶旅”融合開新局
2022-08-01 16:41:4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科責編:李金秋

  近日,雲南省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發佈了上半年工作報告。面對疫情反復帶來的衝擊,臨滄市文旅系統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項目推進,全市文旅行業發展指標持續改善,經濟整體呈恢復向好、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雲南臨滄:文旅“中考”交卷_fororder_14

臨滄油菜花種植基地

  2022年上半年,臨滄市完成文旅固定資産投資20.02億元,佔全年任務16億元的125%,增速位列全省第5位,總量位列全省第9位;接待國內外遊客1236.99萬人次,完成旅遊總收入92.55億元,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目標的82.24%和54.12%。

  臨滄市完成鄉村旅遊總收入70.3億元,增長16.63%;完成文旅招商引資市外到位資金26.5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6.57 %;完成文體娛營業收入715.7萬元,增長45%;完成文體娛工資總額57.4萬元,增長1.06%;完成住宿業營業額8.61億元,增長11%,位列全省第4位。

雲南臨滄:文旅“中考”交卷_fororder_15

臨滄茶旅融合線路景觀

  今年上半年,臨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步伐加快,建成了全省首家“24小時自助微型圖書館”;鄉村振興文化示範點建設力度加大,10個村被評為“文化振興示範點”;3人被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省文明辦授予2021年“優秀文化志願者”稱號,1人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中央文明辦授予2021年“圓夢工程”優秀志願者稱號。   

  臨滄市“國門文化”建設進展順利,5個行政村(社區)創建“國門文化小康示範村”;全省首創“三個一批”配齊945個行政村(社區)文化輔導員,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培訓輔導各類群眾文化節目14個,受訓1380人;廣場舞《黨的光輝照邊疆·俐侎人民心向黨——線雞擺尾》參加第十九屆群星獎評選。

  臨滄市舉辦2022年“美麗臨滄、幸福邊疆”老中青少兒書畫展、年度美術作品線上展、鄉村旅遊示範村logo設計展和中國茶文化等活動;臨滄專員公署舊址消防工程啟動建設,雲縣愛華會館、廣允緬寺修繕方案獲省級批復,鳳慶茶廠老廠區舊址三防工程獲省級批復立項,新發現崖畫點1處、史前文化遺址8處。

雲南臨滄:文旅“中考”交卷_fororder_13

多民族和諧相處的臨滄

  今年上半年,臨滄10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鳳慶禪茶文化莊園二期、佤山鳳城五星級酒店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建成運營高品質酒店1個、半山酒店8個;7家丙級旅遊民宿完成初評報告並按程式報審;全市申報3A級景區9家、國家4A景區4家,大力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全力以赴做好“茶旅”文章。

  今年上半年,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完善9個城市名片、51個景區名片,優化提升201路直播流,在“遊雲南”App公眾號推出臨滄相應內容20次,上線5條旅遊線路,設計策劃2款臨滄文創産品,推出節慶手繪海報10副,電子賀卡4幅,拍攝播出潮玩研究所2期;編寫《臨滄市鄉村旅遊導遊詞》,繪製茶旅線路手繪地圖、春茶開採圖和全市A級景區、星級賓館酒店、鄉村旅遊品牌村分佈圖。

  臨滄市成功舉辦5.19“中國旅遊日”活動,在“恒春星光美食”廣場舉辦文藝演出及旅遊商品展銷會,深入宣傳推介臨滄民族文化、邊地文化和茶旅文化,臨滄文化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雲南臨滄:文旅“中考”交卷_fororder_16

臨滄市旅遊區常年鮮花不謝

  臨滄通過持續推動減稅降費、紓困政策落地落實,推動全市文旅行業恢復發展。上半年,全市809家文旅企業復工復産633家,復工復産率78%;企業員工4571人復工返崗3376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突出“旅遊+”“+旅遊”和“茶旅”融合新業態,以文旅項目建設助推文旅産業發展,持續發力、逆勢突破,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下半年,臨滄市文化和旅遊局將加大招商引資促項目落地,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優化升級,通過文旅融合發展推進旅遊高品質發展,打造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持續高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全力推進建設國際國內知名鄉村旅遊目的地和雲南鄉村旅遊發展先行區。(文/圖 劉婭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