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2022-08-12 10:29:53來源:新華社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合肥8月10日電題: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汪海月、何曦悅

  安徽省合肥市,30歲的韓東成正在考慮如何為自己公司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産品開拓海外市場;200公里之外的安徽省阜陽市,韓東成父母種的10畝地,今年夏糧收成很不錯。

  這是安徽省一個普通的家庭,卻生動見證了這個中國東部省份近十年的發展變化:它依然是一個農業大省,與此同時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産業聚集地。

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2021年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2016年,韓東成和同學范超創業成立東超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頗具未來感的“空中成像技術”,推出了非接觸式電梯、非接觸式醫療自助機、非接觸智慧家居等系列産品,不僅應用於國內的各個場景,還遠銷法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民醫院,82台非接觸式電梯交互終端投入使用。只需點擊空中按鈕,人們就可以無接觸乘坐電梯,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風險。

  “疫情當下,公共場所對‘無接觸’産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説,前沿科技産業的研發投入巨大,國家鼓勵、政策賦能,加上安徽省對科技創新的重視,是公司創新前進的重要推動力。

  據介紹,東超科技創業初期資金不足,一度險些解散團隊,後來合肥高新區提供了8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使得企業能繼續發展,逐漸步入正軌。

  “安徽科創氛圍濃厚,在政府支持下,從實驗室研發出第一塊産品到實現量産只用了一年多時間。”韓東成説,幾年間,不到10人的創業團隊已發展到近200人。

  過去十年間,安徽實現了“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産業聚集地”的跨越發展,製造業、數字經濟增加值都超1萬億元,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産,全國每3台冰箱、4台洗衣機、5台空調就有1台是安徽製造。

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2021量子産業大會上展出的“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模型圖(2021年9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九章”“祖衝之號”問世,讓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國家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創造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世界紀錄……十年來,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誕生。

  大力鼓勵科技創新的同時,安徽繼續保持農業大省的本色。

  2021年,安徽省糧食産量創歷史紀錄,達到817.5億斤,居全國第4位。2022年夏糧總産達到344.5億斤、居全國第3位,較上年增加4.5億斤、增量居全國第2位,實現“面積增、單産增、總産增、效益增”,全年糧食生産有望實現“十九連豐”。

  從確保糧食豐産、助力産業升級,到實現前沿突破,安徽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科技驅動高品質發展。2021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提高到41%。

安徽:農業大省的科創“轉身”

安徽省農墾集團龍亢農場良種繁育基地,工作人員駕駛收割機收割小麥(2021年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用電量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企業用戶用電量的多少更能直觀地觀察一個地區發展的脈絡。

  以合肥為例。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合肥市用電量前10大客戶年累計用電量14.35億千瓦時,其中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電量佔比近一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比僅三分之一。

  到了2021年,合肥市用電量前10大客戶年累計用電量達到65.58億千瓦時,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比大幅上升,達到了76.97%。

  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專責姜崢説,十年來,合肥用電量前十大客戶的産業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以京東方顯示技術、長鑫存儲技術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産業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合肥標誌性産業。

  農業“安”,“徽”科創,已經成為安徽的標簽。過去十年間,安徽年生産總值從1.72萬億元增長至4.3萬億元,人均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實現由全國“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