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呼倫貝爾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呼倫貝爾市以實幹為導向,以擔當樹新風,以實效贏民心,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在探索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的進程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呼倫貝爾樣板。
用制度之力,紮緊生態“籬笆”
制度建設是確保生態文明有序推進的根本保障。今年以來,呼倫貝爾市積極探索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把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作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工程,不斷健全制度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水準。
呼倫貝爾市高標準規劃引領高品質發展。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呼倫貝爾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構築國家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根本,編制了《呼倫貝爾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2019—2025年)》,著力打造“一山、兩水、一區、多點”生態安全格局。
結合《呼倫貝爾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實施方案》《2022年呼倫貝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呼倫貝爾市制定了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2022年度工作計劃,明確了全市今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藍圖繪就,關鍵在於落實。呼倫貝爾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領導挂帥的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領導小組,高位統籌、定期調度、推動落實。市直有關部門積極參與、緊密配合,打破部門職能局限,從生態制度、生態環境、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文化六大領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以綜合治理之舉,擦亮生態底色
今年以來,呼倫貝爾市堅持把改善生態環境品質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呼倫貝爾大草原、大興安嶺森林、河湖水系的保護治理,持續抓好呼倫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
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進駐期間,呼倫貝爾市委、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針對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多次召開會議並作出安排部署,深入一線督辦整改工作落實情況。各相關地區、部門直面問題、壓實責任,逐項制定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全力以赴推進整改工作。該市共接收轉辦信訪案件300件,截至目前,累計辦結297件,辦結率達到99%,位居全區前列。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舉措、呼倫湖流域綜合治理成效、督察反饋問題立行立改機制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充分認可。
通過全面實施河、湖長制,呼倫貝爾市強化水環境污染整治,各項制度體系日臻完善。全市落實四級河湖長2100余人,市域內河湖面貌不斷煥新,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河道行洪能力明顯提高。
通過退牧還草、草畜平衡、草原生態獎補、天然林保護等政策措施的實施,呼倫貝爾市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實現“雙提高”,草本植物持續增加,草原保護修復項目區草原蓋度、高度和土壤養分明顯提高,部分沙地治理項目區治理效果明顯。
通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呼倫貝爾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21年,呼倫貝爾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9.5%,位居自治區各盟市第一位。
通過大力實施中心城區一體化,優化綠地空間佈局,推動口袋公園建設,呼倫貝爾市全面踐行綠色生活,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如今的呼倫貝爾,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深入人心,天藍、地綠、水清、土凈成為最靚麗的發展底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揚生態之長,興綠色現代産業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把發展綠色生態産業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探索增綠與增收的雙贏之路。
內蒙古大興安嶺碳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專業化經營,推動林區碳匯産業發展,進入全國全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內蒙古森工集團碳匯産業今年計劃銷售碳匯産品100萬噸,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500萬元,開發儲備林業碳匯産品1000萬噸,森林生態服務逐步向經濟價值轉換。
呼倫貝爾市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國家能源集團大雁寶日希勒能源公司積極落實集團清潔化發展戰略,全面提升煤礦生態環境品質,累計投入4.93億元資金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呼倫貝爾市推動煤炭、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産和節能改造,做好能耗“雙控”工作,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加快新能源的推廣和應用,利用再電氣化、節能改造、光伏發電和綠色開採工藝等新産業、新技術,推動煤電領域向綠色化、循環化邁進。
依託産業優勢,呼倫貝爾市重點打造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及羊肉、牛奶、牛肉、大豆等區域公用品牌,對30余家企業使用區域公用品牌進行了授權,通過品牌增加企業産品附加值,促進呼倫貝爾農畜産品從“知名”向“熱銷”轉變。
産業生態化,就是要讓産業更“綠”,讓産業發展更符合環境保護要求。今年,呼倫貝爾市聚焦做實文旅産業提標提效發展、農牧業增量增質發展、新興産業集約集聚發展、生態産業乘時乘勢發展,全力放大綠色生態優勢,加快構建完善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産業體系,生態農牧業、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等方面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潛在的生態優勢正在呼倫貝爾大地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逐綠而行,久久為功。放眼未來,呼倫貝爾市將繼續踐行“兩山”理念,為生態種下“綠色”希望,為産業貼上“綠色”標簽,為城市書寫“綠色”未來……(內蒙古日報記者 李玉琢 通訊員 董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