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玉溪青花街:滿是人間煙火味 民族文化顯魅力
2022-09-28 16:46: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科責編:李金秋

  夜幕降臨,華燈璀璨。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青花街熱鬧起來,傣味涼蝦、哈尼糯米等百餘種特色美食色香味全;青花瓷器、彝族刺繡、納古刀具等非遺和民族文化産品琳琅滿目;美食與文化碰撞,民族與歷史交融,在晚風中演繹出街區的包容與靈動,質樸而溫雅。

玉溪青花街:滿是人間煙火味 民族文化顯魅力_fororder_1

青花街夜景 攝影 蒯學慶

  玉溪青花街是雲南省重點文旅項目,于2020年3月28日開街,街區通過深度挖掘玉溪青花瓷歷史文化,以古瓷窯址為魂,開拓青花瓷復燒、文創非遺、特色美食等産業,集歷史文化、技藝傳承、民族文化等元素于一體,是雲南首座以青花瓷文化為主題的一站式微度假生活體驗創意街區。

  “青花街從最初的招商引資、商戶安排、業態佈局開始,就朝著民族團結、共融發展的方向努力,致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街區。文化旅遊街區要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就少不了歷史傳承、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合。玉溪青花瓷歷史淵源深厚、民族文化絢麗多姿,為打造青花街提供了豐富的創意素材。”青花街項目由紅塔區政府招商引資引進的玉溪青花瓷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招商運營,公司股東桂雍介紹,街區引入了彝族、傣族、回族、哈尼族、蒙古族等15個少數民族的餐飲、非遺及文創産品,在357戶商戶佔比近一半。

玉溪青花街:滿是人間煙火味 民族文化顯魅力_fororder_2

熱鬧而繁華的青花街 供圖 玉溪市委宣傳部

  桂雍説,根據各民族飲食文化和産品風格差異,對商戶和業態進行佈局時,青花街形成多民族互嵌式促進、共融性發展的良好局面。走進民族特色購物一條街,除省內外的陶瓷産品外,還有久負盛名的江川七彩象和致銅道合的銅器、通海孔雀銀樓和雲天石的銀器以及納古聚藝刀剪和古雅小築刀具、新平的花腰花民族特色服飾等,200余個特色民族産品在這裡聚集。

  在青花街區的“小龍茵”彝族刺繡採用“公司+基地+繡娘”的模式實現刺繡作品的市場化、商業化運營。截至目前,已建立小龍茵繡娘基地(傳習館)6個,擁有刺繡非遺傳承人12位,簽約繡娘600余人,培訓繡娘達4000人次。

  “青花街是一個非常好的對外宣傳和展示街區,我們少數民族的刺繡文化從這裡走向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小龍茵創始人錢曉麗介紹,街區以彝族刺繡文化為主,傣族、苗族等玉溪8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化為輔,在傳承玉溪老祖輩手工藝的基礎上,融入新的設計和時尚元素,産品種類有衣帽鞋包、家居用品、手工藝品、文創産品等,深受消費者喜愛。

玉溪青花街:滿是人間煙火味 民族文化顯魅力_fororder_3

玉溪窯青花藝術館 攝影 畢芃 習元喜

  通海縣納古鎮素有手工業之鄉的美譽,其中的納家營村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民族的村落,刀具生産和銷售的歷史非常悠久,全村有刀具生産製作單位38戶,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英國等,年産值達4000多萬元。

  “2020年3月,在通海縣委宣傳部的支持和引薦下,我們得以在青花街租下一個鋪面。為了讓大家在這裡站穩腳跟、發展壯大,青花街免了所有商戶兩年的租金,為我們增添了信心和動力。”通海縣納古聚藝工藝刀剪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納恒龍介紹,納古刀具之所以受歡迎,因為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到了青花街後得到更好的發展,每天的銷售額有近3000元。

玉溪青花街:滿是人間煙火味 民族文化顯魅力_fororder_4

民族團結進步廣場 攝影 王韻鷗

  青花街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街區創建以來,經常在這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傳統花燈小品、時尚街舞、少數民族器樂表演等,以及七夕、端午等中華傳統文化活動,讓“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理念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有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才能深度挖掘並充分展示玉溪及全省各地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美食文化,這些元素是青花街的根和魂。我們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走各民族和諧共融、發展共榮的道路,深耕文化,厚植特色,做強街區。”桂雍説。

  雲南以旅遊發展帶動民族團結,以民族團結促進旅遊發展。2022年上半年,雲南已實現旅遊總收入3951億元,作為一個旅遊大省,雲南堅持推動民族團結工作與旅遊産業發展相融相促,一手抓特色、樹品牌,集中力量挖掘宣傳優秀民族文化,打造旅遊市場“吸睛點”;一手布全局、促多元,尊重旅遊市場求新求變、需求多樣的發展規律,“插花式”佈局民族文化元素和民族特色産品,在形成旅遊市場規模化效應的同時,以實際發展需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 浦美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