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內蒙古:為礦山建設植入“綠色基因”
2022-10-11 10:41:07來源:內蒙古日報編輯:楊亞東責編:胡曉萌

內蒙古:為礦山建設植入“綠色基因”_fororder_7

  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力量煤業

  走進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民達煤礦回填復墾區,碧波盪漾的人工湖仿佛鑲嵌于青山之間的美玉,種植區內270棟種植瓜果、蔬菜、花卉的大棚滿棚清香……

  鄂爾多斯市民達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盧正軍説:“目前,民達煤礦已利用回填區治理成片農田3500余畝,回填復墾區總綠化面積達1.4萬畝,種植蘋果、杏樹等植物5萬餘株,年産生豬1萬餘頭,牛、羊、驢等牲畜4000余頭只,實現了回填後區域種養殖全覆蓋。”

  近年來,內蒙古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中,不斷強化制度建設,紮緊制度籠子,提升治理實效。2020年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礦山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明確全面治理各類礦山環境問題。2021年施行的《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首次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條例,綠色礦山建設的法治體系、制度標準日趨完善。目前,內蒙古明確實施區域礦山生態修復、露天礦山集中開採區聯排聯治,禁止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礦産資源進行開發。

  在錫林郭勒盟的內蒙古白音華海州露天煤礦有限公司,白樺、丁香、沙棘、山杏等20余種樹木自春至夏鬱鬱蔥蔥。2021年該公司對已恢復植被的排土場再次進行升級改造,對已經治理完成的坡面和平臺進行削坡整形。截至目前,該公司完成礦區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綠化面積達729公頃,累計投入資金6.4億元。

  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內蒙古一方面全力推進礦山生態治理“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區綠色礦山名錄庫共有344家綠色礦山,其中國家級47家;另一方面建示範、立標杆,大力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著力打造佈局合理、集約高效、環境優良、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樣板區。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東勝、赤峰市北部和呼倫貝爾市中西部三大規劃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內已有59家建成了綠色礦山。

  據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處長潘學飛介紹,通過推動示範區建設,勘查開發佈局得到全面優化,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在內蒙古,隨著綠色礦山建設的不斷深入,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結合科學種養提高植被覆蓋率,草原上的塊塊“斑禿”逐漸變回片片“綠毯”,以“綠”為底的礦山建設已經成為常態。

  要綠色的“外衣”,更要植入綠色發展的“基因”。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要實現環境生態化、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説,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在礦産資源開發全過程中。

  “以前是我們工人下井挖煤,後來上了機械採煤,現在都是5G覆蓋全流程智慧操作,基本做到了井下不見人,採煤不見煤。”在呼倫貝爾市一家國有煤企工作了30多年的王立志感慨,“從傳統粗放的開採方式到深耕細作綠色發展,如今內蒙古礦業已經步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

  只是看到“綠”還不行,還要向“綠”要效益。內蒙古農業大學沙漠治理學院李鋼鐵教授在鄂爾多斯市滿來梁煤礦復墾區種下了一大片試驗田。“一種是巨菌草,它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作為一種飼草料畝産要遠高於青貯;一種是文冠果,可以榨油,含不飽和脂肪酸等各項指標都優於橄欖油,市場前景很好。”李鋼鐵説。

  在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中,內蒙古堅持規定動作不走形,自選動作各放異彩。諸多礦區創新新思路、新模式,生態+光伏、礦區+旅遊、地企融合等模式為我國礦區綠色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鄂爾多斯市布爾臺煤礦利用採煤沉陷區發展“生態+光伏”,探索生態修復、可再生能源利用與社區惠益共享等相融合的生態治理新模式。據了解,該項目建設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約9萬千瓦時,可為當地農牧民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

  呼倫貝爾草原腹地的金驕草原景區是在礦坑修復後建成的。景區負責人布仁巴雅爾介紹説:“經過6年的治理,草原上9萬平方米的‘瘡疤’變成了草地,現在這裡已經成為黨員群眾教學體驗基地,已有來自各地的200多個基層黨組織在這裡參加學習教育。”

  還礦山一片綠,內蒙古全力推動礦山建設,正在打造綠色、環保、和諧的新型綠色礦山。(內蒙古日報記者  阿妮爾  通訊員  任阿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