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楚雄牟定臘灣“瑪咕舞”:彝族民族文化“活化石”
2022-12-09 14:33: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科責編:趙瀅溪

  在雲南省楚雄牟定縣鳳屯鎮,有個名叫臘灣的彝族村,它是一個古老、神奇、神秘和令人嚮往的地方,這裡有一種最原始、最古樸的原生態民族舞種——“瑪咕舞”,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是如今瀕臨滅絕的舞種之一,被稱為“人類古老舞蹈的活化石”。 

楚雄牟定臘灣“瑪咕舞”:彝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_fororder_1

老人領跳“瑪咕舞”

  “瑪咕”翻譯成漢語是“老人”的意思,臘灣“瑪咕舞”,漢語意為“老人跳的舞”,所以當地也稱“老人舞”。據史料記載,該舞種起源於古代畢摩舞蹈降豹救人的傳説,後經臘灣彝民整理編導、創作傳承而保留了下來。

  “瑪咕舞”在當地彝族村民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只有在吉慶禮儀和村民喜事場合上才能看得到它的舞姿。在臘灣,一輩輩流傳下來約定俗成的規矩:每逢喜事或過年過節,必須先由老人領跳三曲“瑪咕舞”後,年輕的彝族姑娘小夥才可能加入唱跳群體,跳完“老人舞”,年輕人才能再跳“左腳舞”,暢快狂歡直至通宵達旦,成為彝族男女尊敬長輩的典型縮影。

楚雄牟定臘灣“瑪咕舞”:彝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_fororder_2

臘灣“瑪咕舞”伴奏樂器“三胡”

  完整的“瑪咕舞”共分為24跺腳,從開場舞“烏扎若”開始,依次為“若扎若”“齊扎若”“採扎若”“提扎若”“瑪扎若”(本部分為彝族話的漢語讀音)等,跳至24跺腳結束後收場,層次清晰,相互連接,承上啟下,層出不窮。有學者認為,24跺腳代表了二十四節氣,同生産生活密切相關,一些動作姿態透露著彝族先祖祭祀的影子。

楚雄牟定臘灣“瑪咕舞”:彝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_fororder_3

“瑪咕舞”在牟定縣城表演

  “瑪咕舞”以三胡伴奏,“左腳舞”用月琴領跳。在臘灣,只有等“瑪咕舞”跳過之後,彝族“左腳舞”才能開始,稱為“三胡聲不停,月琴聲不響”。老人沒有上場,年輕人不敢開跳。“瑪咕舞”一般由40歲以上人員參加,其中60歲左右的老年人尤其喜歡,舞蹈音樂由男人彈奏三胡伴奏為主,通過子弦、中弦和老弦的交替配合,彈奏出悽婉悠遠的聲音,舞者一個個舞步輕緩,神情優雅。

楚雄牟定臘灣“瑪咕舞”:彝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_fororder_4

臘灣村群眾在村裏跳“瑪咕舞”

  近年來,牟定縣加大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力度,讓“瑪咕舞”弘揚傳承下去。牟定縣文化旅遊局每年都會定期組織臘灣村群眾進行培訓,在各自然村中挑選有一定基礎的舞蹈苗子進行重點教學。臘灣村成立起了“瑪咕舞”藝術團,目前已有隊員40多人。隨著傳承保護力度加大,臘灣村“瑪咕舞”已經開始走出大山,逐漸被周邊州市的更多民族群眾所熟知。(文/圖 牟定縣融媒體中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