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昆明晉寧石寨山:“滇王金印”休眠千年的寶地
2022-12-09 16:03: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科責編:趙瀅溪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石寨山古墓群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舉世聞名的“滇王金印”就是在此發掘的6號墓出土。近日,晉寧區文管所專家解密還原了“國寶”發掘過程,“滇王金印”和眾多國寶級寶藏沉睡于晉寧石寨山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下面,最初考古人員並不知道石寨山有“寶”,而促成石寨山遺址考古重大發現卻是緣于一次青銅器的鑒定。

昆明晉寧石寨山:“滇王金印”休眠千年的寶地_fororder_1

國寶級寶藏“滇王金印”

  晉寧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據時任雲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孫太初先生回憶,早在1953年 ,有一位姓汪的古董商送來幾件青銅器,請省博物館幫他鑒定一下是什麼時代的文物。經博物館業務人員初步鑒定,這批青銅器中有劍、矛、鉞等兵器,並且保留較完整,從器形、紋飾及製作工藝看,不像中原地區的商、周青銅器,尤其是那斑讕的銅綠銹色和具有濃郁地方特點及民族風格的裝飾物,更是引起大家的特別注意。

  博物館工作人員據此推斷認為,這批青銅器很有可能是雲南某一地方出土的,便將它買下來作進一步研究。後經多方打聽未能得到青銅器的確切出土地點,於是暫將這件事情擱置下來。一年多後,孫太初偶然和雲南文史館館員方樹梅先生談及此事,無意中得知新中國成立前晉寧縣曾出土過青銅器。

昆明晉寧石寨山:“滇王金印”休眠千年的寶地_fororder_2

石寨山古墓群發掘現場

  據方樹梅先生説,抗日戰爭時期及稍後,晉寧縣小梁王山一帶曾發現過一批青銅器,後來聽説都被當地農民作為廢銅賣掉了,他也沒見過實物,不知到底是些什麼樣的古董。

  獲知這一重要線索後,雲南省博物館在1954年秋天,派工作人員前往晉寧縣調查,經過多方詢問,居然找到了汪姓古董商賣給博物館那批青銅器的出土地點——石寨山。他們還在石寨村農民手中徵集到幾種類似的青銅器和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石鏟。

  在出土地點明確後,雲南省博物館當即決定在石寨山進行一次試掘。1955年3月,由孫太初、熊瑛、馬蔭何三人組成發掘隊,前往石寨山進行第一次發掘工作,目的是搞清當地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範圍和內涵,青銅時代墓葬的分佈及結構情況,以及兩者的關係。首次發掘歷時21天,確認了石寨山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和青銅時代的墓葬群,墓葬打破遺址文化層,説明其時代晚于新石器時代。

昆明晉寧石寨山:“滇王金印”休眠千年的寶地_fororder_3

不起眼小山包下埋藏寶藏

  此次只發掘了兩座青銅時代的墓葬,出土青銅器100余件。其中有銅鼓和兩件鑄有紡織與祭柱場面的貯貝器,形象、逼真地再現了滇池區域古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

  第一次發掘出土的珍貴文物引起了社會各方面重視。當時正值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和文化部副部長兼文物局局長鄭振鐸蒞昆,看了石寨山第一次發掘的精彩青銅器,都為之驚嘆,並譽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重大發現。鄭振鐸還具體詢問了發掘情況,並當即表示由國家文物局撥專款5000元,並贈送一台德國進口的經緯儀支持石寨山墓地發掘工作。

昆明晉寧石寨山:“滇王金印”休眠千年的寶地_fororder_4

石寨山發掘出的青銅鼓

  由於各方面對石寨山考古發掘高度重視,經費也得到保證,並於1956年11月—1957年1月在石寨山墓地進行第二次更大規模的發掘。此次共清理墓葬20座,出土各種文物近4000件,包括大量瑪瑙、玉石裝飾品,堪稱奇珍異寶,舉世聞名的“滇王金印”,就是在此次發掘的6號墓出土的。

  至此,青銅器出自何處最終有了答案,晉寧石寨山也就此名揚天下。(文/圖 段正祥 周忠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