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穹藍天一方凈土,一湖碧水一城綠蔭。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今年以來,合肥守住生態環境品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攻堅克難、精準發力,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把巢湖打造成為“最好名片”,一幅城湖共生、宜居宜業的美麗合肥畫卷精彩呈現。
城湖共生,打造巢湖“最好名片”
大型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難題,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只能一抓到底。
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湖濱水草茂盛。東方白鸛、白琵鷺等珍稀鳥類在戲水覓食,與濕地、藍天構成一幅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在南淝河入巢湖口附近,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建設如火如荼。“當洪水來襲、威脅城市安全時,啟用蓄洪區功能;平常年份沒有洪水時,則發揮生態濕地涵養、凈化南淝河入湖水質的作用。”項目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兼具生態濕地功能定位的蓄洪區,總投資達9.7億元,對於推進巢湖綜合治理和安徽生態文明建設、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守護濕地,是合肥打造巢湖“最好名片”的美麗詮釋和生動實踐。今年7月底,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投資近60億元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為“最好名片”築起了天然生態屏障。
如今,巢湖流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目前環巢湖有記錄的鳥類達358種,2022年已記錄到271種,包含國家一級保護鳥類5種,二級保護鳥類45種。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黑臉琵鷺等“國寶”重現,巢湖已然成為“鳥類天堂”。
今年11月初,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同步開幕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合肥入選“國際濕地城市”,成為全球43個“國際濕地城市”、全國13個國際濕地城市之一。
今年以來,巢湖污染防治成效顯著。1月至10月,巢湖全湖平均水質保持Ⅳ類,富營養化指數同比下降,藍藻累計面積同比下降50.14%,連續兩年實現夏天無藍藻異味。綜合治理成效“看得見”、“聞得到”,巢湖這張“最好名片”煥發出別樣光芒。
精準施策,守好藍天碧水凈土
翻開闔肥生態環境治理成績單,一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1月至11月,全市PM2.5平均濃度2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7.4%,兩項約束性考核指標均居全省前列。1月至10月,全市20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水質優良率85%,其中有7個斷面優於考核標準;5個縣級及以上在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合肥市入選生態環境部“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名單,肥西縣、合肥經開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如今的合肥,抬頭晴空湛藍,俯首綠草如茵。
今年以來,合肥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排查整治揚塵污染問題1286個,整改3935處裸露地塊;全面實施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常態化開展柴油車路檢。
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派河、小南河、十五里河、滁河等專項整治行動,有效保障全市主要河湖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開展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排查各類入河排污口共7189個。
推進凈土保衛戰。整改自然保護地問題點位74個;開建10萬噸/年水洗飛灰綜合利用項目,投運3.6萬噸/年鋁灰渣、鋁灰利用項目,建成3個危廢收集暫存項目。
此外,合肥市生態環境局還啟動了“天地空”一體化大氣污染管控平臺建設,建成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視頻監控系統,圍繞協同共治理念,實現環境問題的統一監管、調度,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門見綠,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推門見綠、移步入園。細心的市民發現,如今合肥的小公園、小遊園越來越多。長江中路上的新華口袋公園、五里墩立交橋下西北角的遊園、軌道交通3號線邊的鴨林沖遊園……這些“顏值”與“氣質”兼具的“小而美”遊園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為城市添綠,為居民生活添彩。
截至11月底,合肥市共完成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676.1萬平方米。廬州公園二期廬陽區段西區工程已完工、蜀山區段完成總工程量34%;電灌站公園、珠光綠地、鐵線公園等52個公園遊園項目已完工;織錦園、蜀山區體育公園等23個公園遊園開工建設;完成新增綠道長度約771公里。
為傾力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永不落幕的園林盛會”,目前,合肥園博園建設正在全力推進。其中駱崗公園智慧中心項目已完工,在建項目6個,包括停車場,景觀綠化一期、水生態及配套工程、航站樓及水上停車樓改造工程、城市更新區首開區、城市展園。
合肥園博園位於城市的核心區域,屬於典型的“城中園博”。這裡是城市向湖濱拓展、新城與老城銜接的重要樞紐,也是打通南北水、綠聯繫的重要環節。園博園的建設,將有效織補東南西北四個區域的生態系統、協調串聯城市多種功能,充分連結形成整體,使之成為合肥的生態綠心,帶動區域生態環境的全面提升。
一個處處有公園、美景在身邊的生態宜居城市正漸行漸近。(合肥日報 記者 代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