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落下帷幕。本屆峰會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集中展示數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
作為唯一一家總部位於福州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也是興業銀行連續第六年參加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展會將持續到4月30日。
興業銀行展廳 供圖 興業銀行
在興業銀行展廳,一幅城鄉融合的現代“清明上河圖”映入眼簾,“助力美好生活”“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夯實數字底座”四大展區,繪就多個科技賦能場景,生動展示了以“數字興業”服務數字中國建設的發展新圖景,見證了興業銀行“構建連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態賦能銀行”不斷邁上新的高度。
隨著科技驅動與生態賦能的全面開花,興業銀行正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行動,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科技賦能場景,場景賦能業務,加快從“網點興業”邁向“數字興業”,為服務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能。
夯實數字底座
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將真實機房和虛擬機房一一對應和數據連接,實現實時的智慧監測機房的運行情況,最終達到“無人運維”的良好效果;
以智慧識別和攔截金融詐騙為主要功能的智慧反欺詐平臺運用行業領先的“批流一體”框架和“流立方”引擎,每秒的處理能力達到三萬筆,自上線四個月來,共攔截涉詐資金2.7億元,牢牢守護著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2022年全年開立數字實名錢包62.59萬個,成為首家面向港澳臺同胞推出數字錢包的銀行;
作為第10家數字人民幣指定運營機構,興業銀行不斷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讓數字金融服務更加貼近群眾,造福全民……
在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興業銀行充分展現了其迭代開發、敏捷開發的成果,其背後,離不開該行不斷夯實的數字化底座。
堅持把數字化轉型作為生死存亡之戰,興業銀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啟動實施科技人才萬人計劃,持續增投入、強人才、建場景、搭平臺、拓客戶,煥新升級興業普惠、興業管家、興業生活、錢大掌櫃、銀銀平臺“五大線上平臺”,實施行銷、財富、投行、運營、風控“五大企架工程”,做了大量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工作。
近兩年來,興業銀行科技投入超82億元,科技人員達到6699人,集團科技人才佔比較上年末提升5.41個百分點至11.87%。
助力美好生活
激活市場潛力,“興業力量”暗藏于每一次支付裏。
在興業生活APP,支付立減、折扣優惠、低價秒殺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消費福利活動給持卡客戶帶來了多重驚喜,讓廣大市民樂消費、享實惠,提升幸福感。
據介紹,作為兼具趣味與潮流的線上數字樂園,興業生活目前已超4000萬用戶,每年有8億人次在線上體驗盲盒、種樹、運動、數幣等潮流的玩法。
在數字化賦能下,2022年興業銀行零售客戶突破9100萬,其中理財規模和個人養老金開戶數已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三。
無論是經過10年的錘鍊,目前超過1500萬用戶,覆蓋了190家機構的5800多款財富産品的錢大掌櫃,還是覆蓋全國30多個地區1000多家社區,提供社區生活和金融服務的興e家租住一體化服務平臺,美好、趣味、富足的體驗背後,是興業銀行持續推進“金融+科技+生活”多元融合,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服務實體經濟
在“服務實體經濟”展區,擁有21種線上融資産品的興業普惠平臺廣受企業的歡迎。
據介紹,興業普惠平台中有一款是針對政府採購客戶打造的融資産品,通過鎖定客戶回款,調用客戶稅務、工商等信息,無需額外增信,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就可為客戶提供合理定價。
“客戶一分鐘就可以知道能不能貸,能貸多少,最快半個小時就可以獲得貸款,有效地解決了小微企業擔心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興業銀行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説。
近年來,興業銀行主動融入企業生産經營場景,和企業、園區共建數字化平臺,助力企業跨越“融資高山”。其中,興業普惠平臺上線一年多來,已經與全國740多個平臺實現系統和業務對接,為3.57萬家企業解決了35000多筆融資需求,金額超1400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興業銀行始終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共生共榮。圍繞核心企業和上游供應商推出的數字化産品——數字供應鏈正積極解決小額、高頻、弱擔保場景下的融資難題;佈局園區金融新賽道的數字化産品——智慧園區正通過與政府、園區、企業共建平臺,賦能園區數字化;興業管家正為企業客戶提供生産經營過程中全流程的“管錢”+“管事”服務……
乘著數字化東風,興業銀行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能力和水準,以行動和實踐“致廣大而盡精微”。2022年,興業銀行企金客戶突破了120萬戶,對公普惠貸款的餘額和增量在股份制銀行均排名第一。
支持鄉村振興
毫無疑問,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裏,興業銀行正在不斷輸出“興業智慧”,將財富産品和科技能力送到廣袤鄉村。
作為在國內率先推出的同業合作品牌,興業銀行銀銀平臺通過聚合金融同業的力量,助力農村金融高品質發展。“一方面將金融服務延伸至我國廣大的縣域、鄉鎮、農村及偏遠地區,僅在福建省內,就已經覆蓋了全省66個縣區市的農信機構;另一方面將科技能力輸送到全國220多家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信機構,使農村地區居民和企業也能共享優質的數字化服務。”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支持鄉村振興”展區,生物資産監管平臺,運用物聯網+AI等技術,將活體生物資産信用化、可監控,解決過往畜牧業融資難的問題;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將“天眼”和AI相結合,將茶園、林場等種植作物資産化、信用化,創新融資方式;自主研發光伏服務平臺,通過區塊鏈+AI技術,使農村光伏發電可監測可計量,農戶可以通過光伏貸款建造光伏電站,創造額外收入;探索運用物聯網、衛星遙感等新技術,將金融活水引入了牧場、茶園、林場。
通過更高效、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方案,興業銀行正在不斷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興業銀行涉農貸款增量在股份制銀行排名第一。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推進,興業銀行將一如既往,以科技為第一生産力,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面向新時代、運用“新科技”、打造“新金融”,建設領先的數字化銀行,實現自我再進化,以適應數字時代生産關係的變化。而“數字興業”所迸發的創新活力也將推動興業銀行高品質發展實現新躍升。(文 李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