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鄂爾多斯由科技“荒漠”向創新“綠洲”轉變
2023-05-09 11:07:56來源:內蒙古日報編輯:楊亞東責編:趙銀平

  走進鄂爾多斯市“天驕電商産業園”,創新氛圍濃郁,産品設計、科技諮詢、新項目研發……入駐在這裡的各中小企業忙得不亦樂乎。

  這個成立於2016年、建築面積15936平方米的産業園,是一家集創業人才培育、科技金融支持、科技信息諮詢、創新項目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科技企業孵化器。2018年8月備案為自治區級眾創空間,2021年12月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今年又獲評2022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是自治區唯一。

  目前,天驕電商産業園在孵企業64家,其中科技型企業20家,畢業企業2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9家,新四板掛牌企業17家,入駐團隊累計獲得256項專利,創造經濟效益約4.5億元,累計帶動近4000人就業。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建設全國一流創新生態。創新企業百舸爭流,創新載體強勢崛起,創新業態百花齊放,創新人才近悅遠來,創新環境提質增效,鄂爾多斯正在由科技“荒漠”向創新“綠洲”轉變,科技創新“關鍵變數”正在成為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據了解,今年鄂爾多斯市82家企業入庫2023年首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增至4家。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日,鄂爾多斯市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協議,圍繞煤化工和新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共建鄂爾多斯實驗室,這是市政府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的又一有力舉措。創新也是促進鄂爾多斯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勁脈動。鄂爾多斯市知重負重、克難而進,連續兩年入圍賽迪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城市榜,書寫了科技創新的嶄新篇章。

  ——科技創新的硬指標更“高”。科技投入達到最高水準。2022年,鄂爾多斯市政府財政科技支出12.1億元、增長48%,爭取自治區資金支持2.1億元。全市規上工業研發費用79.11億元,同比增長33.56%,創歷史新高,總量和貢獻均居全區第一。創新産出達到最高水準。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44件,增長24.8%。登記科技成果122項,增長4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8家,增長34%;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58家,比上年翻了一番還多。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1970億元,增長7.7%。新增“三清零”企業43家,達到160家。新認定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38家,增長28%。

  ——科技創新的軟環境更“好”。鄂爾多斯舉全市之力推進科技和人才工作,出臺《鄂爾多斯市建設全國一流創新生態實施方案》,實施人才和科技創新驅動三年行動,全面落實“科技新政30條”,政策效益顯著。把2022年確定為政策落地年,推進“政策敲門找企業”,累計制定“科技新政30條”配套細則28項,兌現科技創新政策獎補資金1.3億元,爭取自治區獎補5000萬元。構建新的科技計劃體系,探索定向委託、“揭榜挂帥”“包乾制”等立項和經費使用方式,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在各盟市率先制定備案管理辦法和支持政策,認定市級新型研發機構7家,支持企業牽頭成立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創新聯合體等4個聯合體。選派農牧業科技特派員481人,建立工作站11個,促進2.7萬戶農牧民實現增收。選聘企業科技特派員194人,將科技特派員工作向企業延伸。新增自治區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1家,培養技術經紀人200余名。發佈“我為高新技術企業成果産品找訂單”産品信息17期,促成交易訂單金額近3000萬元。

  ——科技創新的聚合力更“大”。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復,啟動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承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經驗的重要使命。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方案上報國務院待批,鄂爾多斯市高新區整合重組,升級為副廳級建制。鄂托克經濟開發區申報自治區級高新區待批,挑起了引領區域創新發展責任重擔。伊金霍洛旗科技局獲評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為全市科技系統做表率。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帶隊對接引進創新資源,與清華、北大、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能級不斷提升,戰略科技力量加速落地。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國礦大(北京)內蒙古研究院、鄂爾多斯實驗室、礦鴻工業互聯創新重點實驗室等一批戰略性科技力量落地建設。成立羊絨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不斷發展壯大。獲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家,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1家,認定市級眾創空間3家,市人才科創中心加速建設。剛性引進武強、金之鈞兩位院士,結束鄂爾多斯沒有院士的歷史。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累計聘請21位院士為鄂爾多斯市政府特聘科技顧問,帶動18個人才團隊在鄂爾多斯市開展工作。制定《科技領軍人才評定管理辦法》,評定科技領軍人才10名,實施標誌性人才團隊專項5項,科技人才的目光正不斷聚焦到鄂爾多斯。

  ——科技創新的驅動力更“強”。實施各級科技項目221項,爭取首批自治區“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範工程“揭榜挂帥”項目4項,佔全區1/3。黃河十大孔兌綜合治理、先進電解水制氫系統、電石法PVC全面實現無汞化、煤基制高碳醇、複雜條件下煤礦開採等科技成果加速産出,煤基納米碳氫燃料工業化製備和運用相關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全球首套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高鋁粉煤灰製備鋁硅合金、第四代循環流化床燃燒高效制取鋁硅粉技術、千噸特種蠟和萬噸氧化蠟中試示範項目順利推進,全國首創抗腦膠質瘤新藥、2000噸/年核級鈉項目建成投産。評定科技創新10強企業和50強企業,更多企業走上創新發展之路。

  經過不懈努力,鄂爾多斯市科技創新已破題起勢,全市科技系統將以“創新生態建設年”為主題,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牽引,以支撐引領“三個四”目標為主軸,在科技和人才上蹚出新路子、當好頂梁柱、排頭兵,推動增長動力加速,實現資源和創新雙輪驅動。

  今年一季度,鄂爾多斯市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大幅增長,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97.7%,高於全區平均增速43.5個百分點。新增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家,新增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38家,自治區領軍企業3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家,重大創新平臺紮實推進。建設全面一流的創新生態機制、氛圍、成效顯現。(內蒙古日報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郝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