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機房,巨大的集成機櫃不時發出嗡嗡聲。“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園區95%以上設備採用了新型空調末端,能夠實現機櫃級就近製冷,縮短了空調送風距離,解決局部熱點問題。作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019年至2022年,我們使用綠電5.27億度,綠電比例從41%提升至58%。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還構建了一套計量規範、準確度高、分析精準的能耗管理平臺,從‘監’‘管’‘控’三個層面實現數智化管控,優化電能利用效率。”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總經理張仰海介紹。
和林格爾新區鳥瞰圖
據了解,作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022年,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的PUE下降了0.04,達到了1.29,相應節約用電量達1485萬度,碳排放量減少8628噸。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智算中心全景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只是和林格爾新區全方位佈局優化電能利用效率的一個縮影。截至 2023年初,和林格爾新區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 PUE 設計值最低達到 1.18、實測值最低達到 1.19,在國家八大算力樞紐節點中能效利用走在前列。一方面,通過先進的規劃設計以及節能技術的應用,充分考慮在 IT 設備、機架佈局、製冷散熱、供水供電以及清潔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綠色化,達到綠色用能以及低 PUE 的目標。另一方面,在運維過程中,採用 AI 運維,節省人力,提高運維效率,減少能源消耗,進一步提高綠色算力的競爭優勢。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機房
不僅如此,和林格爾新區還深度推進綠色能源供給。“十四五”期間,擬開發風電資源520萬千瓦、光伏發電120萬千瓦,能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和林格爾新區接入的蒙西電網為自治區所屬電網,通過電力多邊交易,風光發電同步參與,並將大數據、雲計算等需要建設數據中心的産業用電競價列入了優先交易的範圍,不設置限制。
同時,加速佈局綠色能源發電項目。為打造國家“東數西算”綠色算力樣板,和林格爾新區謀劃推進一批綠色能源供電項目,包括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示範項目(低碳、零碳)、火電靈活性改造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試點、源網荷儲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其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綠色能源供給示範項目獲得自治區能源局批復並列入自治區首批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清單。
和林格爾新區景觀雕塑
7月1日至3日舉行的中國綠色算力大會圍繞綠色算力前沿動態與發展趨勢進行了交流探討,開展了算力集群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研究與合作,發佈了綠色算力研究報告等重大成果,為驅動算力全産業鏈發展,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呼和浩特依託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家“東數西算”重要節點等優勢,大力發展以大數據、雲計算為主的電子信息技術産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升級。
和林格爾新區産業數字化正在加速發展,“數字+智慧製造”“數字+生物技術”“數字+新材料”“數字+現代服務業”快速集聚;同方伺服器、超聚變伺服器、國電南自電控設備、天海流體智慧泵閥、華勤物聯網終端、博暉生物技術、科拓微生態製劑、特瑞爾生物、大溪生物、奧普賽生物、子殷 3D 列印、北工大氮化鋁、哈工大納米碳化矽、京東等一大批項目落地建設;航空物流、航空服務、綜保區等臨空産業加快佈局。
和林格爾新區智慧製造産業園
下一步,和林格爾新區要讓“冷數據”變為“熱數據”,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賦能自治區傳統産業發展。目前,已有包鋼、神舟硅業、雙奇藥業、中拓鋁業、京能電廠等十余家自治區級重點工業企業實現“上雲”,大幅提升了企業效益。一大批數字賦能平臺相繼涌現,蒙牛全球電商平臺、蒙草草原生態産業大數據平臺、海芯華夏農業雲平臺等已上線運行,賦能傳統優勢産業和骨幹企業轉型升級。尤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新區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作為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通過“建平臺”“用平臺”雙輪驅動,提升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水準。目前,全區已建成 26 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
和林格爾新區航拍圖
深入推動和林格爾新區産業數字化發展,加強算力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推動企業深度上雲用雲,全面深化行業各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培育新業態,培育數據驅動型企業,提升産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完善公共算力設施建設,推動公共算力泛在應用,滿足政務服務和民生需求,完善公共算力資源供給,優化算力服務體系,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增強算力服務調度和應用賦能支撐水準。支持數據中心加強算力相關資源的循環利用,研發綠色循環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新應用。(記者 梁婧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