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全境處於毛烏素沙地腹部,20世紀50年代,這裡“缺林少綠”,荒漠化、沙化土地一度達90%以上,其中強度沙化面積佔到全旗國土總面積的40%,全旗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僅為7%和20%。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旗累計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領域投資超56億元,平均年空氣優良率穩定在90%以上。2022年,全旗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達32.92%和80%,地區生産總值達490.9億元。
綠水青山,更自然
山巒層林浸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
自20世紀 60年代開始,烏審旗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旗之本、生存之基、發展之要,堅持不懈推進毛烏素沙地治理,為實現治沙富民的生態定位奠定良好基礎。
1977年,烏審旗編制了《烏審旗治沙造林八年規劃》,“九五”末提出了“721”工程,“十五”末提出了建設“綠色烏審”發展理念。2006年,率先在自治區開始實施全旗行政區劃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2009年,提出堅定不移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2010年,又提出打造毛烏素沙地祖國北疆“綠色長城”。2015年,烏審旗被國家生態環境部等11部委確定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202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榮譽。2022年,殷玉珍榮獲“2020—2021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
航拍烏審旗 供圖 中共烏審旗委宣傳部
此外,烏審旗還榮獲“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林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旗”“全國生態文明標杆旗”等諸多國家級表彰,被自治區授予“綠色烏審”“北疆楷模”榮譽。
生態的不斷改善,也改變了烏審旗的自然環境、人居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隨處看見的“氧吧”,吸引著人們忙碌的腳步。薩拉烏蘇河的“魚蝦”“蟹將”,引來了孩童和遊人的駐足……因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所以烏審旗用優良的自然環境,還以城市之綠、鄉村之靜、生活之美。
科學施策,更發展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古老神奇的薩拉烏蘇河,從綠色烏審緩緩流過,深情地滋潤著這片茫茫草原。
四好農村路 供圖 中共烏審旗委宣傳部
以人為本,惠民富民,是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生態文明建設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進入新時代,烏審旗繼往開來,傳承弘揚“牧區大寨”精神,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産業發展服從並服務於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持續優化國土空間、園區佈局、城鄉格局,不斷完善環境管理體制,全面落實環境污染防治屬地責任,大力發展現代能源循環經濟産業鏈,深入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清潔取暖改造、天然氣開採“泥漿不落地”、煤化工高濃鹽水“零排放”、礦井水深度處理等資源轉化利用項目,讓經濟生態“雙贏”照進現實。
現在,綠色,已然成為了綠色烏審高品質發展的亮麗底色。
保護環境,重實效
踏足烏審,宛如欣賞一幅緩緩舒展的水墨詩畫,藍天為詩,綠草如畫。流連烏審,仿佛閱覽一本珍藏已久的人文典籍,天人合一,萬物相諧。
近年來,烏審旗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大執法力度,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推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管理機制,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強化大氣、水、土壤、固廢、建設項目等執法檢查,明確各級環保責任人,逐級傳導環保壓力。在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建設方面,對重點監控企業全面推行自動監控設施,打造智慧化環境監管平臺。在水資源利用方面,深入實施“水十條”,加強非常規水資源配置利用,推行土地資源總量、強度雙控制度和全面節約制度,加快推進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城鎮生態水系工程等項目,確保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的優良比例達到100%。同時,烏審旗不斷加大環保宣教工作,通過多媒體、多形式開展宣教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工廠、學校、社區等教育形式中,努力提高全旗人民的環保意識。
精心呵護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烏審旗下大力氣還秀美山川海晏河清,每年數以萬計的候鳥都會來綠色烏審“打卡”“安家”。
金山銀山,要雙贏
期我厚土,地力永葆;冀我生民,福祉綿存。當悠揚的馬頭琴聲奏響,一首關於綠色烏審的生態文明建設之歌娓娓道來。
走進綠色烏審,一顆顆沙柳樹隨處可見。在圖克鎮烏蘭什巴臺村依託本地沙柳資源優勢,建起了生物質顆粒廠,通過平茬沙柳、農作物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生産加工成為新型環保生物質顆粒,發展生物質能源産業,讓村民們得到了“看得見的‘金山銀山’”。
綠色礦山—門克慶煤礦 供圖 中共烏審旗委宣傳部
走進綠色烏審,一座座礦山綠色環繞。烏審旗堅持“綠色開採”主旋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進粉煤灰、煤矸石、煤泥、礦井水等資源清潔化綜合利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礦山建設,開創綠色礦山建設新局面。
走進綠色烏審,一個個新能源項目拔地而起。在蘇力德蘇木陶爾廟嘎查,投資4200多萬元建成的光伏發電站,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的村村聯建集體經濟項目,農牧民既享受了清潔能源又獲得了經濟效益。
讓森林草原、沙漠湖泊、田園濕地都成為聚寶盆,讓綠色生態效益不斷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綠水青山”成為搬不走的“金山銀山”,一幅綠色發展的畫卷正舒展在烏審旗廣袤的土地上。(文 楊瀟 牛瓊 陳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