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安徽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産業園開園,首批入園企業進行簽約 攝影 陳昂
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全國各地都在千方百計解鎖招才引智的“密鑰”。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蚌埠如何五湖四海聚英才?
近年來,蚌埠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堅定不移集聚“第一資源”,為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注入了強大動能。
據了解,2021年以來,蚌埠市新引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81個、領軍人才254人、高端人才898人,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數量居於全省前列、皖北首位。
傾心引才——賦能産業發展
新産業落地最難的是融合,其本質是人與城的融合。人才也都在尋覓與自身優勢匹配度高的地方建功立業。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想吸引人才,適配的成熟高效的産業鏈條必不可少。
蚌埠在大力發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興産業的基礎上,立足産業特色優勢、把握前沿科技大勢,確定了新能源、新型顯示、智慧感測器、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五大産業集群,聚力集中攻堅突破,進一步明晰了産業發展路徑。
浙江景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力軍是掌握積體電路製造用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專家和行業領軍人才。他把年産120萬㎡全固態電致變色電子薄膜和高端鍍膜設備製造項目落戶在蚌埠市龍子湖區,作為非必要和唯一的選擇,為什麼選了蚌埠?
“在對接洽談、簽約落地的過程,我親身感受到蚌埠各級各部門專業態度和優質服務。”姚力軍坦言,正是蚌埠市、區兩級領導一次次的登門拜訪打動了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片熱土良好的營商環境。這一項目不僅填補了蚌埠汽車玻璃領域的空白,也將有力助推蚌埠汽車零部件産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
前不久,蚌埠市腸道微生態與腸菌移植産業基地項目在蚌山區開工。看到項目成功落戶珠城,帶領團隊長期致力於腸道微生態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院長秦環龍興奮地説:“蚌埠市的大力支持,讓腸菌移植技術得以實現産業化發展”。
“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正是人才和産業的“你來我往”,成全了人和城的夢想和追求。
去年6月,南京工業大學高分子與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生趙壯,毅然選擇蚌埠,就職於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選擇留在蚌埠的理由:“蚌埠是‘材料之都’,我們就是衝著這個響亮的名片來的。”
緊貼重點産業發展需要,蚌埠市分領域組織開展“人才蚌埠行”系列活動,成功招引一批批高端人才和産業項目。
7月13日,一場“院士行”專場活動舉行,與會專家、企業家圍繞産業發展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積極暢談合作、推介項目。“只有不斷引進人才和項目落地,才能推動發展再上新臺階。”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頡看來,蚌埠有著輝煌的工業歷史,尤其是新型顯示等産業基礎雄厚,搶抓機遇把科創推向新高度,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將會成為蚌埠這座淮畔明珠高品質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蚌埠,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銜接融合、協同發力,人才與産業“雙向奔赴”“串珠成鏈”,正鑄就美好、共贏的未來。
今年以來,蚌埠累計組織舉辦“人才蚌埠行”系列活動21場次,吸引來蚌院士、行業領軍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1490余人次,其中邀請來蚌的中國“兩院”院士、外籍院士18名,行業領軍人才235名,上半年成功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82個。
悉心育才——涵養創新生態
去年11月,蚌埠學院—安徽帝晶光電集團校企合作“帝晶班”開班。“通過在帝晶班的學習,學生們迅速適應了工作節奏,順利地完成了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化。”蚌埠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艷春表示,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度更高了。
蚌埠是科教資源大市,擁有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中國兵器工業214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0/41所等中央、省屬研究院所7個,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等高校1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5所。
如何將科創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近年來,蚌埠緊貼重點産業發展需要,堅持“外引”“內育”並重,不斷加大與駐蚌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著力培育一批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創新型、應用型、專業型人才——
圍繞五大産業集群發展需要,統籌推進院校學科佈局優化調整,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與安徽科技學院合作開設玻璃新材料專業,安徽電子信息學院開設新能源專業,蚌埠學院新增人工智能、材料製造等多個緊缺專業,實現了學科的定向佈局;
聘請企業技術專家擔任學科導師,實施“雙導師制”推動精準育才、留才,北方微電子、豐原集團、帝晶光電、昊方機電等企業與蚌埠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共建“兵器微電子班”“帝晶班”等定制冠名班,2022年開設主導産業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平均留蚌就業率17.3%,較2020年增長11.5個百分點,實現了人才的定制培養;
去年以來,全市共組織駐蚌高校骨幹企業遵選100名博士、教授和企業專家,互派擔任“科技副總”“産業教授”。積極對接駐蚌高校、科研機構,共選派20名高層次人才到機關、企業挂職鍛鍊,為地方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推動了專家的定崗選派……
與駐蚌高校院所的深入合作,為蚌埠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今年6月底,安徽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産業園開園,這個由蚌埠市政府投資建設、安徽財經大學全面運營和管理的共建型數字經濟産業園,成為高校教育鏈、人才鏈與地方産業鏈、創新鏈精準銜接的生動實踐。
2021年以來,駐蚌高校院所累計與蚌埠市企業開展項目合作、轉化科技成果490余項、聯合培養專業人才5600余名,高校院所的聚智賦能作用正在加速顯現。
真心留才——打造政策平臺
去年11月份以來,以“賽創珠城,海聚英才”為主題的蚌埠首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舉辦,吸引海內外報名參賽人才團隊106支,其中博士團隊72支、海外團隊15支,集聚海內外50余人來蚌創新創業。
“航空發動機精密微孔智造及其産業化”項目獲得此次大賽一等獎。項目創始人劉彥説,通過整個賽程的服務和對接,團隊充分感受到蚌埠的熱情,接下來將爭取項目儘快落地,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
人盡其才,離不開政策的助力和平臺的支撐。蚌埠著眼助力人才幹事創業,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政策,全力聚才、用才、留才。
聚焦重點産業人才集聚,蚌埠升級集成16項産業人才支持措施清單,實行頂尖人才頂級支持,對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2000萬元股權、債權支持,對急需緊缺“雙創”領軍人才最高給予200萬元資助獎補,全面構建人才創新創業、培育激勵、服務保障等完整政策鏈條。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引育省級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專家、碩博專才、高職稱人才1331人。
與此同時,蚌埠正籌備組建蚌埠人才發展集團,圍繞各類人才招引、項目孵化投資、人才公共服務、人才資源開發,打造高水準人才引育服務平臺。
人是幹事創業的主體,有人就有潛力,有人就有希望,得年輕人者,得未來。
8月2日傍晚,一場“青春BGM”蚌埠青年人才露營沙龍活動在“靚淮河”工程現場舉辦。中國農業大學碩士一年級的宋玉趙璧説,在淮河岸邊感受到蚌埠發展的日新月異,更加堅定了自己學成之後建設家鄉的決心。
蚌埠市持續舉辦“雁歸珠城青創未來”青年人才家鄉行、“青創會客廳”等活動,組織2800余名青年學子回鄉參觀産業園區、重點企業和研發平臺,感受家鄉發展變化,吸引“青年俊才”返鄉就業創業。
風來千帆競,潮涌逐浪高。
今天的蚌埠,正處於奮勇爭先、再創輝煌的攻堅期,人才與蚌埠的雙向奔赴,催發淮畔明珠城創新活力不斷涌流,創業激情競相迸發。
今天的蚌埠,正處於加快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求賢若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成就人才。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若有才,來蚌埠吧!我們必將傾情歡迎、真誠以待!(蚌埠日報 融媒體記者 李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