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中國經驗,從這裡走向世界 ——寫在第九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召開之際
2023-08-26 16:02:40來源:內蒙古日報編輯:楊亞東責編:趙銀平

  蒼穹下,億利庫布其沙峰綠谷生態區,無邊的綠色點染著沙漠,由5600顆沙地柏種下的“綠色中國夢”五個大字耀眼醒目,仿佛訴説著庫布其的傳奇故事。

  8月25日至27日,第九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舉辦,25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已匯聚於此。

  庫布其的綠色逆襲,是鄂爾多斯市各級黨委政府、企業、農牧民曆盡艱辛共同書寫的改天換地的奇跡,是滴滴汗水、點點綠色編織成的偉大夢想——沙漠不僅變成“綠色家園”,還成了“聚寶盆”,成為沙區人民取之不盡的“綠色銀行”。

  而此時,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約9億人口正遭受著土地荒漠化帶來的威脅和困擾。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長期飽受風沙之患,沙化地區的貧窮如影隨形。

  那也是庫布其曾經的樣子。寸草不生,風沙肆虐,流沙掩埋房屋和農田,有疾病不能及時醫治,孩子不能正常上學,沙逼人退。“寧可累死,也要和風沙血戰到底!”經過30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有三分之一披上了“綠裝”,動植物由100多種增長到530多種,構建了沙漠旅遊、沙漠生物醫藥、沙漠新能源等多種産業模式,走出了一條沙漠治理與經濟發展融合的綠色新路子,10多萬農牧民因沙而富。

  2007年,第一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庫布其沙漠七星湖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50多位官員、企業家、專家學者無不讚嘆著這個發生在世界東方的奇跡。曾經有專家斷言庫布其沙漠不可治理,“要想讓這裡鮮花盛開,除非上帝親自來種”。而庫布其的奇跡刷新了人們對沙漠的認知,也向人類昭示了一個理念:沙漠是人類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人類可以與沙漠和諧共生!

  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庫布其?

  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在接續奮鬥中鑄就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如今,庫布其精神早已深深印刻在鄂爾多斯人的血脈中,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是一場場綠色革命中探索出的“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産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的庫布其模式。鄂爾多斯市通過政策引導,充分激發了社會力量治沙的活力,推動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産要素不斷向沙漠治理集聚、涌流,走出了一條治沙、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是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30年來,庫布其沙漠綠色經濟創造了數以億元的生態財富。“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風乾圪梁打造成了風水梁産業小鎮;昔日浩瀚的銀肯塔拉成了沙漠旅遊景區;沙漠裏不僅長出了莊稼,還通過“引黃入沙”養起了螃蟹、魚蝦……反彈琵琶、逆向拉動,庫布其實現了沙漠增綠、企業增效、資源增值的良性循環。

  防治荒漠化、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艱巨事業。庫布其的探索,不僅是中國的經驗,更是世界的財富。

  從2007年至2023年,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已經走過16個年頭,先後共有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政要、學者、企業家等人士參加。從碧浪翻滾的沙漠綠洲,到生態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沙漠産業小鎮,再到億利集團“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治沙改土、産業扶貧、工業旅遊”的“光伏+”立體化新型産業模式,庫布其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新的治沙模式和致富路徑;從培育出1000多種抗寒、耐寒、耐鹽鹼的沙漠種質資源,到10秒鐘種下一棵樹的“水汽種植法”,再到每台每天可以種800棵樹的智慧植樹機器人,以科技為治沙利刃,庫布其帶給世界的驚喜不斷。

  如今,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已成為展示荒漠化防治最新科技成果、推廣新技術與新模式、交流國際成功經驗的重要國際平臺,成為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窗口,也使得庫布其模式廣為傳播,為世界其他遭受荒漠化威脅的國家提供了可參考、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2017年,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庫布其作為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聯合國宣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範。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指出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國際社會治理環境生態、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中國經驗。

  世界治沙看中國,中國治沙看庫布其。今天,庫布其治沙模式、技術和成果已經走向世界,為全球3600萬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和無數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在西藏那曲,這個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氣候及生態惡劣的地級市,億利集團和國內有關研究機構聯合攻關,結束了其“史上無樹”的歷史,城市公園、政府大院、養老院和兒童福利園、街道兩邊終於有了綠色。

  在新疆,借鑒庫布其經驗和技術,利用當地太陽能光熱、沙漠土地和苦鹹水等資源,發展了甘草健康、甘草飼料和土地改良等三個産業,實現了生態、民生和經濟效益的疊加。

  在沙特,庫布其光伏治沙和數字化創新實踐的經驗技術已經用於推進當地荒漠化防治、退化土地恢復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進程。億利集團治沙科技成功應用於沙特百億棵樹種植計劃,助力打造“綠色沙特”。

  巴基斯坦引進庫布其模式及億利生態修復技術成果,助力當地“百億海嘯”植樹計劃。烏茲別克高等院校聯合億利集團共建鹹海國際創新實驗室,研發鹹海流域荒漠化治理、鹽鹼地改良、生物多樣性保育、水資源可持續管理等關鍵技術……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親臨內蒙古考察時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來我們創新探索了寧夏中衛沙坡頭模式、內蒙古磴口模式,還有庫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再次強調了推廣庫布其模式。

  積極推廣庫布其模式、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一幅更為生動的綠色答卷已經在路上。(內蒙古日報記者  霍曉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