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國家電投天驕綠能光伏項目。記者 丁志軍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推動傳統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內蒙古發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2022年度評估結果及2023年重點工作的通知》,公佈2022年度全國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評估結果,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被評為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優秀城市。近年來,鄂爾多斯致力於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積極發展綠色能源,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編 者
走進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産業園,映入眼簾的是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去年2月份來這裡考察,5月份簽訂投資協議,6月份開始項目建設,到今年7月25日,首期1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就已經下線了。”內蒙古華景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裏,公司行政部副部長關巍介紹。
從單一煤炭開採到建立現代煤化工體系,從傳統能源供應到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從人才匱乏到建設西部新型科技創新基地……近年來,鄂爾多斯用切實行動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之路。
破局——
提升煤炭利用水準,深挖傳統産業潛力
巨大的鏟鬥挖下去,黑黝黝的煤塊裝進了車,通過公路和鐵路送往全國各地。
挖煤,賣煤,鄂爾多斯的經濟結構一度比較單一。“到處都是運煤的貨車,空氣品質也不好,而且煤價説變就變,改變勢在必行。”內蒙古匯能煤電集團董事長郭金樹説,“那時,我們的煤炭利用率太低了。”
漸漸地,一部分煤炭企業開始進入火電領域,煤炭實現了就地轉化。再後來,隨著各種煤化工技術的應用推廣,煤炭的利用價值進一步提升,鄂爾多斯漸漸走上了現代煤化工之路。“如今,我們基本上能做到最大化利用煤炭資源。”郭金樹説。
從2008年建成神華煤直接液化項目開始,鄂爾多斯煤化工發展創造了多個全國乃至國際第一。隨著伊泰16萬噸/年煤間接液化、久泰100萬噸甲醇聯産10萬噸二甲醚、匯能14.2億立方米煤制氣、中天合創133萬噸煤制烯烴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成,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産業逐漸成形。
“幾百元一噸的原煤經過加工變身為幾千元一噸的甲醇,甲醇再轉化為烯烴産品,每噸價格高達上萬元。”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局長霍勵平告訴記者,目前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項目已經非常成熟,以煤化工為基礎的高附加值新興材料産業也快速發展,不斷擴展著鄂爾多斯的産業結構邊界。
在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大路産業園,清華大學與久泰集團合作建設了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工業試驗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是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産業的又一成果。”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粉煤灰中富含鋁和鉻,以前總想單獨提取,但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強,後來我們引進了專利技術,從中提取鋁鉻合金,産品硬度高、耐磨性好,而且耐高溫,應用前景十分廣泛。”蒙泰集團副董事長奧博説。
“未來,鄂爾多斯將繼續提高煤炭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大力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終端應用産品,促進煤化工産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霍勵平説。
謀變——
瞄準新能源領域,打造新能源産業矩陣
走進庫布其沙漠腹地,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我們在光伏板之間種植四翅濱藜、沙柳、花棒、楊柴等沙生牧草,既起到防風固沙作用,還能飼養畜禽。”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後,可修復治理沙漠10萬畝,將形成“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治沙改土”的發展模式。
“新能源産業在未來大有可為。”在亨萊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方軍看來,鄂爾多斯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具有發展新能源産業的資源優勢。經過一番思考,方軍毅然將公司發展方向轉向新能源領域。
近年來,鄂爾多斯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支持建設一批新項目,打造佈局不斷完善的新能源産業鏈。
2022年4月8日,鄂爾多斯零碳産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産,園區80%的能源直接來自風電、光伏和儲能,另外20%的能源通過電網回購綠電,實現100%零碳能源供給。園區圍繞“新型電力系統”“零碳數字作業系統”“綠色新工業集群”三大板塊打造,其中“零碳數字作業系統”具備産品可追蹤溯源、符合國際標準、經過權威機構認證的“零碳碼”,助力園區生産的零碳産品開拓市場。
“現階段,我們已經形成了電池及儲能産業鏈、光伏産業鏈、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製造産業鏈、新能源汽車製造産業鏈等,‘風、光、氫、儲、車’産業矩陣逐步形成。”蒙蘇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建剛説,未來,當地的能源供給將實現自産新能源單一供給。
“今年新開工的項目大部分跟新能源有關,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流的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高屹東介紹。
賦能——
注重科技創新和吸引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近年來,鄂爾多斯以科技創新和吸引人才為抓手,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選煤剩下的煤矸石不僅佔地方,而且存在安全風險,一度造成困擾。現在,當地通過一系列新技術,將煤矸石製成生態土壤,為當地鹽鹼地治理和礦山修復提供原料。
在鄂爾多斯,技術創新的種子在各條産業鏈上生根發芽,結出纍纍碩果。
在位於東勝區的淮河能源罕臺川色連二礦集裝站,煤炭經過洗選後,通過封閉棧橋直接輸送,進行智慧化裝車,每節車廂裝滿後還需經過自動噴灑系統處理,防止運輸過程中煤塵飄揚。內蒙古博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罕臺川項目部經理王樹軍介紹,這些都是他們自主研發的技術,目前已在多地得到應用。
鄂爾多斯集團攻克了“天染”工藝應用在羊絨製品上出現的染色不均、成品粗糙、水洗掉色等問題,實現了“天染”工藝在羊絨製品上的批量應用。技術取得突破的背後,是鄂爾多斯集團在科技創新上的持續投入,單是2022年,研發投入就超過1億元。
與此同時,鄂爾多斯還積極強弱項、補短板,多措並舉吸引人才,致力於讓人才這個變數成為未來發展的最大增量之一。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組建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相關市級領導任副組長,17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人才科創工作推進專班;出臺30條人才方面的新政策和30條科技方面的新政策;設立30億元科技創新基金,建立市本級財政投入逐年遞增15%的機制;搭建科技創新平臺,與多家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一系列舉措為人才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助推優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蛻變——
加強生態保護,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營商環境
如何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推動當地生態環境改善,是鄂爾多斯必須面對的一道必答題。
伊金霍洛旗年産煤炭2億噸以上,是重要的煤炭産地。這裡氣候乾旱少雨,但每年74家煤礦産生的疏幹水達9000多萬立方米,大部分都白白流失了。
2018年以來,伊金霍洛旗在充分利用聖圓水務集團原有管網和泵站的基礎上,與全旗17家煤礦合作,統一規劃建設了礦井疏幹水綜合利用項目。累計建成DN500以上輸水管線336公里,配套加壓泵站12座,日總輸水規模達19萬立方米,一舉實現了生態補水,助推綠色發展。
“要想辦法把不利變為有利,利用疏幹水進行城市生態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伊金霍洛旗委書記吳雲説。
如果不依靠傳統能源,如何推動區域發展?康巴什區給出了答案。“我們以數字經濟為抓手,以創建智慧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為契機,取得良好的建設成效。”康巴什區區長王雪峰説,“多多評·碼上生活”智慧便民服務平臺、本地“聚合碼”支付系統、“多多品”助農惠民平臺等一系列數字應用平臺的上線,給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激發著康巴什區發展的新動能。
連續4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獲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鄂爾多斯市的轉型之路越走越寬,發展勢頭越來越好。“鄂爾多斯連續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排名第一。”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説,鄂爾多斯將繼續推動傳統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助推高品質發展,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前來投資興業。(記者 丁志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