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   輿情智庫
湖南新邵縣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基層群眾就醫有了“新選擇”
2024-05-07 14:15: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佘穎慧責編:李勝蘭

  收拾好家裏一切後,李彩霞(化名)迎著熹微的晨光,從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乘坐高鐵出發,再轉大巴來到邵陽市新邵縣小塘鎮衛生院中醫館。跋涉300里、轉換交通方式,李彩霞只為消除自己多年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

  在詳細了解病史後,小塘鎮衛生院副院長鄒吉建議李彩霞住院治療,並輔以中藥綜合調理,一個療程(7天)後,李彩霞感覺多年的老毛病有所緩解。

鄉鎮中醫館“走紅”  湖南新邵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動醫共體試點改革_fororder_圖片1

  小塘鎮衛生院中醫館 攝影 李芳森

  在成立近8年的時間裏,前來這個位於湘中南小鎮衛生院就診的病患遍佈全省各地。

  “以前村民更信任大醫院,現在我們每年的接診量也提高不少,還會有一些外地患者前來就診。”對於小塘鎮中心衛生院的變化,鄒吉掰著手指頭娓娓道來,“去年館裏的診療量達5739人次,佔全院診療量40%,其中外地患者約600名。”

鄉鎮中醫館“走紅”  湖南新邵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動醫共體試點改革_fororder_圖片2

  患者正在接受中醫理療 攝影 李芳森

  廣納八方患者,小塘鎮衛生院的“出圈”,是新邵縣大力普及並規範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一個縮影。

  在新邵的16家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中,建設有15家標準化中醫館,能提供260種以上的中藥飲片和6類10項以上的中醫技術服務,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已實現全覆蓋,基層中醫藥診療服務量達到了醫療業務量的35%以上。

  事實上,中醫館走紅新邵基層,與其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密不可分。

  中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新邵孫氏正骨術,便孕育於此。其倡導的“筋骨並醫”“正骨先理筋”“形神並重”“期位辨治”“整體調治”理念,與“一保肢體、二恢復形體結構、三恢復功能”的臨床經驗,在當地中醫館廣為流傳。  

  四月天裏,新邵縣8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也正煥發生機,為中醫技藝發揮療效,提供著優質中藥的支撐。目前,該縣50畝以上基地82個,面積32152畝;玉竹産區種植面積發展到2.3萬畝、金銀花種植面積發展到2萬畝、龍牙百合産區種植面積發展到1.2萬畝;新增中藥材規模以上種植基地49個,面積達10680畝。

  好的中醫技藝和中藥品質,少不了優質中醫人才的操作。去年,“孫燕湖南基層名中醫藥傳承工作室”在新邵的鄉鎮中醫館成立,為當地提供源源不斷的中醫人才。

鄉鎮中醫館“走紅”  湖南新邵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動醫共體試點改革_fororder_圖片3

中醫師們正在討論病情 攝影 李芳森

  “剛開始跟著孫老師看病時,常常眉毛鬍子一把抓,老師就提醒我抓主症,久而久之對辨證論治就有體會了。跟著老師學習期間明顯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一位年輕中醫談及自己的收穫時感觸頗深。

  為提高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效率,新邵縣還組織開展傳統“師帶徒”“西學中”、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培養實用型中醫人才和中醫全科醫師等。

  落實《邵陽市建設湖南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先導區實施方案》,新邵的行動遠不止如此:

  該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理事會,負責醫共體的運營,搭建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投入運營;該縣中醫醫院派遣6名中醫藥名醫專家分赴所有鄉鎮衛生院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現場坐診、指導,實行“一對一”中醫適宜技術無縫對接指導,每月不少於1個工作日;對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業務“傳幫帶”;定期完成“名中醫團隊進基層”四個一行動,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作為該縣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的中醫龍頭醫院,新邵縣中醫院擬投資8億元建設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37畝的新中醫骨科醫療技術園,配置全新的骨科技術大樓、開放床位1000張,有望成為中醫藥特色鮮明的湘中骨傷科治療縣域龍頭,拓展業務和群眾就醫環境雙量齊升。目前該技術園已投資4.55億元,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在中醫服務基層群眾上,新邵的步伐走得更深、更實。如今,新邵87.69%的村衛生室可提供中醫服務,70%以上村衛生室可規範開展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全覆蓋,基層中醫藥診療服務量達到了醫療業務量的35%以上,實現了“四有”(有人員、有場地、有設備、有服務)目標。

  隨著新邵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深入實施,不僅讓基層群眾就醫有了“新選擇”,中醫藥工作也被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該縣中醫藥與大健康産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文 李芳森 曹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