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
簡牘是紙張未發明之前,中國古人最主要的文字書寫載體之一。一般來説,以竹制的稱為“簡”,以木制的稱為“牘”;或細條形的稱簡(簡札),方形的稱牘(方牘),簡和牘合稱作“簡牘”。甘肅簡牘博物館講述的就是簡牘故事,透過千年的文字,帶人們探尋中華文明之源。
6月18日上午,“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絡名人甘肅行採訪團走進甘肅簡牘博物館,通過寫簡體驗的方式深度感受甘肅簡牘魅力,探尋藏在簡牘裏的中國。
電視劇《天龍八部》,阿珠邀喬峰到雁門關外牧馬放羊過理想的生活。漢簡出土地大多是邊塞之地,2000多年前,那裏的邊塞生活是否有人們想像的那邊浪漫。甘肅簡牘博物館設計的《邊塞人家》展區將通過簡牘記錄一個個邊塞故事,帶觀眾走進邊塞人家。
甘肅是簡牘大省,共出土簡牘8萬餘枚,其中漢簡7萬餘枚,佔到全國的82%。2007年,“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成立,甘肅的秦漢簡牘有了專門的保護機構。2012年,甘肅省簡牘博物館成立,但是有簡無館,秦漢簡牘依然躺在研究中心的倉庫裏,沒有辦法向公眾直接展示。
建設一座展示甘肅簡牘的博物館一直是甘肅簡牘人的夢想。如今,甘肅簡牘博物館在馬灘黃河之濱展露芳容,將承擔向世界講述中國簡牘故事的重任。
作為一座向公眾展示簡牘文化,解析簡牘故事的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力求通過聲、光、電與場景相結合的方式,將簡牘中描寫的人物、事件更加直接展示出來,帶觀眾沉浸式讀簡。
漢簡《尹衡至偉卿書》出土于肩水金關廢墟中,是尹衡寫給偉卿的一封問候信,信中表達了尹衡對偉卿的殷切問候,包含“強飯厚自愛、慎春氣”等,這是漢代書信尋常的問候習語。他還提到了“塞上誠毋他可道者”,這説明居延是苦寒之地,冷暖自知,沒有能夠打發生活乏味的事物,只能以此來聊表思鄉之情,叮囑自己的友人早晚要添衣物、防寒保暖。
《元敞致子惠書》是出自邊塞烽燧的一枚尺牘,寫信的人名叫元敞,收信人叫子惠,由於元敞的褲子穿破了,需要叫人拿回家縫補,此前就想向子惠借褲子,但由於當時旁邊有其他人,所以不好意思提出來,現在實在沒有辦法了,於是厚著臉皮向子惠開口,希望子惠理解,向他伸出援手,借子惠的褲子穿幾天,一旦自己的褲子補好了,馬上就把褲子還給子惠,並且他在信中還提到自己並不急需用錢,萬不得已的時候,也會向子惠提出。
漢簡《叫做夜採胡芋覓食迷途記》記載的是一名叫做趙良的戍卒,因為饑餓到野外入水河裏採摘食物,後來迷途被其他人發現的故事。東漢建武六年的時候,趙良因為自己在18日那天,家裏實在揭不開鍋,為了給家人找些填肚子的東西,到了居延的博望亭部,聽説河那邊有可以供食用的野生胡芋,結果不知不覺天色晚了下來,天黑以後由於對周邊的路況不夠熟悉,所以他不小心攔越天田,受到了追查。
在這些簡牘故事裏,邊塞並沒有想像的浪漫,正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當中提到“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記,都護在燕然。”那樣,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貧瘠卻生生不息土地,造就了河西邊塞獨特的人文風貌。
秦時明月漢時關,古來征戰幾人回,邊塞的故事就以文字的形式藏在簡牘裏,一個個飽含墨蹟的字體印證著歷史。今天,我們以漢字為榮,與2000多年前書寫在大漢盛世簡牘裏的文字一脈相承。
因此,在甘肅簡牘博物館,讀簡講故事,寫簡學書法相輔相成。難能可貴的是簡牘文字彌補的是歷史留白處的故事,邊讀邊寫會讓遊客對邊塞有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漢字有更多的認同。
有一種符號,萬千個字塊,穿越了數千年時空,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中奔騰不息。這種符號,帶著歷史的印記,記錄了兩漢盛世,描繪了戰火硝煙,承載著中華智慧。這個符號就是文字。透過千年的墨蹟,一枚枚簡牘如同閱盡滄桑的老者,帶著感情、帶著溫度地訴説著一個個故事,引領人們去探索屬於簡牘的美。
這就是簡牘,歡迎來到甘肅簡牘博物館,用館藏簡牘破譯一個個歷史故事,走進妙趣橫生的讀簡生活。
時光回溯到漢朝,有著傳奇人生的解憂公主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和親遠嫁為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貢獻。雖然歷史人物已經遠去,但是簡牘卻忠實記錄了這一切,讓現代人有機會深度走進那段歷史。
在甘肅簡牘博物館編號為T0114①:112A/B的簡,記載了龜茲王和夫人途經敦煌懸泉置時住宿情況,顯示龜茲王和夫人所居的堂屋在堂上放置有一八尺臥床,床上有青黑色帷。讀懂簡牘,枯燥的人物設定瞬間生動,帷帳輕飄間,隱約可見龜茲王和夫人在懸泉置愜意享受的身影。
當然在簡牘的世界裏還有外交、美食、生活等方方面面,甚至連追捕逃犯的通緝令都有保存,“為人黑色、肥、大頭、少發……長七尺四五寸。”甘肅簡牘博物館的一枚簡牘中,一個活脫脫的逃犯形象躍然紙上,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千年之後自己以這樣的方式留下惡名,簡直是“遺臭萬年”。
這就是讀簡,對於市民來説,單純的簡牘可能會枯燥乏味,但是讀懂簡牘上的每一個故事,實際上就是在和古人對話。甘肅簡牘博物館非常重視遊客體驗,希望通過新媒體手段講好簡牘故事,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讀簡生活體驗,從而讓簡牘走進百姓生活,讓文化瑰寶更具生命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