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2024-11-11 20:19: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雨晴責編:李勝蘭

  北緯25°,黃金氣候生態帶。

  東江湖碧波浩瀚、清江橘甜香適口,北緯25°貫穿的湖南郴州資興市,將秀美風光和豐富物産共同攬入懷中,生動闡釋了這條緯線的神奇之處。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東江湖畔生長的柑橘園 攝影 李芳森

  秋意斂去,冬風漸起,清江橘的採摘和收購已經結束,原本每天行駛在資興市清江鎮的各地貨車,也不見蹤影。不以千里為遠,只為追尋這一份甜蜜。

  當舒展開40多年來的歷史長卷,清江橘的多次翩然“轉身”,讓這份甜蜜顯得更為厚重、回味悠長。

  兩代人半世紀的甜蜜接力

  追溯清江鎮柑橘種植的歷史,繞不開的,是李萬利。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支持中國重點水利工程東江水電站的建設,資興市6萬餘移民群眾舉家搬遷,重建家園。

  原住于清江鎮黃橋村五組的李萬利,便是移民之一。“我父親是當時的移民帶頭人,1982年就搬了家。”1983年出生的李世孝雖未經歷那段歷史,但仍記得父親講述時的激情。“當時只知道往山上走,就搬到了現在的黃嘉村。”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在採摘柑橘的李世孝 攝影 李芳森

  後靠移民,兩公里的距離,搬出百餘米的海拔落差。相比于登高而居,生産方式的改變,更讓人難以接受。“以前家裏是種田,山上無田可種,只分了人均一畝多的荒山。”

  李萬利不知道的是,清江鎮位於北緯25度柑橘黃金生産地帶,這便是個“天然黃金産業”。在當地政府的鼓勵扶持下,李萬利將分配的7畝荒山,全部開闢成柑橘園。

  1986年8月2日,東江水電站建成,正式關閘蓄水。清江鎮,也步入了一段甜蜜的歷史。

  如今,在資興市東江移民博物館,詳細記錄了這段移民們無私奉獻的歷史,李萬利的故事,便在其中。

  也是在1986年,李萬利借下6萬元的無息貸款,將家裏的柑橘園擴大到20畝。得益於柑橘對家庭生活的改善,李萬利不僅把4個兒女撫養長大,並將3個子女送上大學。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李世孝橘園裏安裝的山地軌道運輸車 攝影 李芳森

  李家與柑橘的故事,並未在李萬利手上完結。2005年,在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畢業的李世孝,續寫起這個“甜蜜的故事”。

  在彼時,李世孝的返鄉創業,在這個小山村裏也是“轟動一時”。“我在本地是大學生帶頭回鄉創業。”如同父親,李世孝也在家鄉開創了歷史。

  “雖然是在村裏,但幹的還是本專業的事,所以我想做出一些改變。”在李世孝的記憶裏,父輩們種植柑橘,全靠勞力,過於辛苦。“現在市場對産品的品質要求更高,但機械化程度減輕了勞動強度;管理的精細化,也有利於提升産品品質。”

  近年來,清江柑橘産業發展勢頭日趨強勁,李世孝正逐步把病害嚴重、産量較低的果園重新開墾出來,搭上現代化果園網室大棚以保證柑橘的品質。

  2023年,在當地農業部門的大力推廣下,李世孝引進了彌霧系統和肥水一體化系統,並安裝了山地軌道運輸車,實現了管理、運輸自動化,極大提高了種植效率,走上了一條科學種植柑橘的發展之路。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東江湖畔的柑橘園採摘場景 攝影 李芳森

  近半世紀以來,資興市始終引導清江鎮把柑橘産業作為富民興業第一抓手不動搖,堅持推行生態種植;並以湖南省柑橘品改示範縣創建為契機,每年整合涉農資金1000萬元以上用於清江鎮柑橘産業發展,在綠色防控、基礎設施、標準化果園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同時,定期舉辦柑橘技術培訓班,邀請知名專家授課指導,為果農增智添技,做好現代化種植的“後半篇”文章。

  清江鎮現有柑橘種植面積3萬畝,年産量8萬噸,總産值3.8億元,種橘農戶4500戶1.5萬人,戶均收入8萬元以上。

  從東江移民的生活所需,到年輕人返鄉創業的“致富果”,清江橘也在歷史長河中“甜蜜轉身”。

  伐木人轉型後的甜蜜事業

  糖度12°、品相俱佳、入口即化……談及清江橘的優勢,清江新發柑橘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心華侃侃而談。

  當問及個中緣由,黃心華則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多虧了這一湖好水”。東江水電站關閘蓄水以來,便形成了適宜柑橘生長的獨特庫區小氣候。

  而東江湖的萬畝碧波,盪漾至今也曾洶湧著波濤。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柑橘稱重 攝影 李芳森

  20世紀90年代,湖區群眾主要靠挖礦、伐木、養魚、喂豬等維持生計,粗放式發展讓東江湖水環境受到威脅。

  “2009年前,我幹的就是木材生意。”包下一個山頭,然後請人一起去砍伐。一年辛苦,黃心華意外發現,收入不到10萬元。“能到10萬元就會很開心,這實在是不合算。”

  砍伐指標的出臺,並年年“走低”,黃心華敏銳意識到,木材行業正成為“夕陽行業”。

  怎麼轉?黃心華瞄上了隔壁村的柑橘産業。“樹是越砍越少,但柑橘市場越來越好。”

  2009年,黃心華便轉行做起了清江橘的收購和批發生意。

  黃心華的預判不可謂不準確。黨的十八大以來,資興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湖南省首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為契機,對東江湖從“管水、護水、治水、用水”四個方面下功夫,嚴格實施東江湖漁業資源10年禁捕,對東江湖流域(資興段)林地約120萬畝全面禁伐。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裝卸柑橘 攝影 李芳森

  而2013年的黃心華,已成立起了柑橘合作社,日子越過越甜。“剛開始的時候,柑橘的價格每斤不到1.5元,銷量也只有50萬斤;今年價格好,每斤有5元,銷量也翻了十倍,全國所有一、二線城市幾乎都有銷售。”

  收購果農的柑橘,廠內清洗、分揀、稱重、包裝,最後再裝車運輸,自今年9月20日開始,黃心華沒完整休息過一天,但收入遠非以前可比。

  説話間,便有合作社員工進入辦公室:運往黑龍江佳木斯市的柑橘已經到達。“現在客戶對水果的品質要求高,都得是冷藏車運輸。”15年的柑橘生意,黃心華也發現了市場的變化。“柑橘包裝從50斤一筐,到15斤的包裝箱,現在一袋只有2斤,越來越精細。”

綠水旁 青山上 果飄香

  合作社的忙碌場景 攝影 李芳森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黃心華也把這份“甜蜜”,分享給更廣地區的勞動者。“每天有幾十人在合作社工作,不少是來自外縣甚至是外省。”黃心華説,等近兩個月的柑橘銷售結束,大概要付出50萬元工資。

  今年,清江橘呈現産銷兩旺的繁榮景象,深受消費者喜愛,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並出口俄羅斯等國家,柑橘産業已成為清江鎮名副其實的致富産業。

  目前,以清江柑橘為代表的“東江湖蜜橘”,成為農業農村部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併入選“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清江鎮也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柑橘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基地,入選“人民優選(鄉村振興)産業示範基地”。

  在享受柑橘帶來的“甜蜜轉型”後,黃心華堅信這顆“生態果”,將更為甜蜜。(文 李芳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