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內蒙古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2025-03-14 09:59:24來源:內蒙古日報編輯:高菲責編:魏寒冰

  近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會議上獲悉,全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悉,科學施肥增效方面,內蒙古自治區通過增施有機肥、精準施肥、科學監管、改進方式、調優結構等技術路徑,建設20個“三新”推進示範縣,32個“看苗選肥”示範縣,“優控全追”核心示範區53個,增施大豆根瘤菌350萬畝;數智植保減藥增效方面,通過推廣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進施藥器械等舉措,減少了用藥量,提高精準度,對農藥包裝廢棄物按照屬地管理和主體回收以及分級負責原則,建立了回收處理體系和長效機制。

  “十四五”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共爭取中央資金近10億元,累計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2300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235萬畝,建立地膜回收臺賬,出臺《內蒙古自治區農用薄膜污染防治條例》,建設了400個農田地膜殘留檢測點和1800個回收網點,累計發佈地方標準9項。

  秸稈是優質的農牧業資源,內蒙古自治區秸稈産量近5000萬噸,居全國第五位,綜合利用率超過90%。“十四五”以來共爭取中央資金13億元,支持秸稈綜合化利用。目前,秸稈飼草供應貢獻率超過35%,極大緩減草原過牧問題和飼草不足壓力,推動秸稈還田超過2000萬畝,秸稈燃料利用率超過200萬噸。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方面,全區95個旗縣實施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9%,糞污利用率達到83%。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源於化肥、農藥、地膜、秸稈和畜禽糞污,治理對象以農牧業企業、種養大戶、合作社、種植業園區為主,最終達到化肥農藥使用強度穩中有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0%;地膜回收處置率保持在8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3%以上的目標。

  “黃河流域覆蓋我區7個盟市的42個旗縣,在沿黃的15.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全區50%的人口,生産了全區23%的糧食、34%的肉和60%的牛奶,創造了全區69%的經濟總量和71%的財政收入,是全區經濟主軸帶和發展核心區。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落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全區經濟發展,農牧業綠色轉型,改善人居環境,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薛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