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深入開展‘六個行動’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節水行動”專場獲悉,2025年一季度,內蒙古194.29萬畝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已開工,開工率97%;127萬畝改造提升高效節水工程已開工,開工率85%;重點實施的22個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已開工12個,重點實施的27個礦井水綜合利用項目已開工3個,20個火電廠節水改造項目已開工8個。內蒙古以節水擴大發展空間,全面打響節水攻堅戰。
2025年,內蒙古將節水行動納入“六個行動”重大部署,把節水作為事關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擺在治水管水空前重要的位置。2月15日,正式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為節水行動“量體裁衣”,構建“目標—任務—保障”三位一體實施框架,涉及9個方面30項具體舉措。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節水行動實施方案》,2025年,內蒙古用水總量控制在196.3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2%以上;農業新增節水能力2.7億立方米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9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3%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8%以上;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達到7.68億立方米以上。
內蒙古節水行動聚焦“管、節、治、增、活”5大重點任務。“管”,通過分行業、分盟市確定節水指標與目標,並將節水目標任務分解到旗縣,持續完善取用水監測計量體系,嚴格項目審批。“節”,農業上抓好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河套灌區秋澆耗水量嚴格控制在10億立方米以內;工業上實施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城鄉更新改造老舊供水管網、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2025年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85%;生態上以水定綠髮展節水林草、園林綠化優先使用再生水。“治”,持續治理地下水超採區,推進西遼河流域和鄂爾多斯臺地等重點區域超載綜合治理,2025年底實現壓減超採水量3.3億立方米以上。“增”,用好再生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源,提升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水質,拓寬再生水利用渠道,2025年底實現黃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達60%以上、全區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60%以上。“活”,推動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加強節水科技創新研發等。
節水行動見行見效。2025年一季度,內蒙古12個盟市均制定印發節水行動實施方案,農牧、工信、能源、住建部門也制定印發行動專項方案;開展城鎮節水專項體檢,並對農村牧區集中供水工程計量設施安裝項目及安裝數量進行全面摸排;批復“三北”工程六期規劃(2021-2023)水資源論證,指導各地圍繞以水定綠推廣使用抗旱造林技術;推進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安排中央水利發展資金3751萬元支持包頭市推進再生水利用配置工程建設、7633萬元用於全區取水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吸引14.3億元社會資本投入節水改造;跨盟市水權轉讓二期工程首批節水量5300萬立方米完成核驗認定。(記者 張慧玲 韓雪茹 李永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