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五河縣東劉集鎮三莊中心村,瀝青路如經緯交織,串聯起錯落的民居。青磚壘砌的農耕文化墻上,老石磨盤與陶罐花壇鐫刻著鄉愁的時光密碼,手持“積分存摺”的村民在超市有序兌換生活用品……這幅生機勃勃的鄉村圖景,正是三莊村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打造生態和居、文化和盛、産業和興、人才和聚、治理和諧“五和”共美的生動實踐。
抬頭是畫,入目皆景的“宜居新韻”
“以前雨天兩腳泥,如今瀝青路通到家門口,太陽能路燈照亮門前路,這日子越過越敞亮!”村民張大爺感慨説。三莊中心村累計硬化道路5.2公里,安裝智慧路燈160盞,鋪設雨污管網4.8公里,實現全域分流。更讓村民驚喜的是,通過小微水體治理工程,3條臭水溝蝶變為生態塘,閒置地塊“變身”為4個特色角園,成為茶余飯後的休閒打卡地。
閒置地塊改造角園
文脈鑄魂,舊物喚新的“鄉土記憶”
漫步村中,處處可見“變廢為美”的巧思,老屋拆下的青磚砌成鏤空景墻,磨盤石碾組成農耕文化廣場,廢棄陶罐改造成小矮墻……“我們專門成立‘老物件收集隊’,把拆遷留下的磚瓦木料用於景觀建設,既節省成本又留住鄉愁。”村支書介紹説。
鄉土材料改造成小矮墻
産業賦能,興牧興農的“共富三莊”
鎮政府、村委會通過“財政投入、群眾分紅”的辦法引入五河興牧家庭農場,村民通過入股、務工、流轉土地等方式參與到瘦肉豬産業中,累計帶動百餘位村民增收。農場積極探索養殖業與和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結合,引入糞污綜合利用技術,形成沼氣發電用於養豬場的生産、生活,沼渣和沼液生産有機肥供農戶種田,而農作物秸稈又作為主要飼料回收利用,供應肉豬養殖,成功構建起“養殖-沼氣-種植”的綠色循環産業鏈。
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機制護航,積分提效的“善治新風”
“房前屋後打掃乾淨就能攢分,紅榜家庭還能優先評優!”在村積分超市,王大姐用15個積分兌換了洗衣液。該村創新“基礎分+獎勵分+負面扣分”考評體系,將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納入管理,配套“改廁管護站24小時服務+糞污清掏市場化運營”機制,確保基礎設施“建得好、用得住”。如今,村民爭當“衛生示範戶”。
積分兌換活動現場
從“環境美”到“發展美”,從“一時美”到“長久美”,三莊中心村正以“五和共美”的生動實踐,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正如鎮黨委書記所言:“我們既要留住‘綠樹村邊合’的田園風光,更要創造‘産業興、百姓富’的美好生活,讓和美鄉村建設成果真正惠及每位村民!”(文/圖 王宸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