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23日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以來,呼倫貝爾市以高壓態勢推進毀林毀草毀濕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制度創新、科技賦能、執法震懾與生態修復多措並舉,為22萬平方公里的草原林地濕地構築起立體化保護網。
呼倫貝爾大草原莫爾格勒河
呼倫貝爾市強化頂層設計,將高品質保護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嚴厲打擊毀林毀草毀濕違法行為作為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的重要議題定期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專程帶隊赴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重點地區實地調研並指導督辦。
以林長制為抓手,呼倫貝爾堅持“黨政同責、全域覆蓋”,壓實四級林草長責任,讓“當一方林長、保一方生態”成為工作常態。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地通過整合林草、公安、自然資源等部門力量,構建“源頭預防—動態巡查—聯合懲戒”體系,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專題培訓,提升執法人員專業化水準。該旗寶山鎮等鄉鎮創新推出“領導幹部—管護員”四級責任體系,24小時專班巡護和田間駐守,實現重點地塊監管全覆蓋。
執法人員開展草原過牧執法檢查
針對生態違法行為隱蔽性強、取證難問題,呼倫貝爾市構建起“天空看、地面查”立體監測網絡,運用無人機定時巡航,識別違法活動,部分地區通過遙感影像比對,精準鎖定違規開墾地塊,為案件偵破提供鐵證。呼倫貝爾重拳執法,今年以來全市毀林毀草毀濕行政立案640起,查處人員314名,移交公安機關涉嫌刑事案件63起。
為強化警示教育,呼倫貝爾市今年分批次曝光了毀林毀草典型案件。首批通報的5起案例中,扎蘭屯市孫某某等違法者通過遙感影像對比現形,其2019—2023年間的毀林行為被追溯處罰,彰顯了“歷史問題不放過”的執法決心。
呼倫貝爾市各地創新執法,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寶山鎮通過“有獎舉報”機制,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敲門行動”,發放告知書一萬餘份,並設立“違法禁耕”警示牌,從源頭遏制復墾衝動。全市7414名護林員、731名草管員擔任“前哨員”,盯緊盯死易發生違法違規行為的關鍵區域,對重點地區做到全天24小時看住管好,讓違法分子無機可乘。
執法人員開展草原過牧執法檢查
生態治理需“破立並行”。呼倫貝爾市通過實施網格化巡護,嚴查超載放牧、禁牧區違規行為,同步推進“一地一檔”生態修復管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對受損濕地開展科學評估,制定個性化復濕方案,確保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恢復。
今年休牧期間,呼倫貝爾市組織專業人員以“四不兩直”方式開展巡查檢查,巡查結果通過林長辦通報各級林長,將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與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緊密銜接,引導基層和農牧民科學合理利用草原資源。在“管”的基礎上,呼倫貝爾市切實做好“疏”的工作,進一步推動治理草原超載過牧問題,確保草原超載過牧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從解決草原過牧到推動牧區生産方式系統性變革,從單兵作戰到多部門聯動,從典型案例曝光到全民共治,呼倫貝爾市正以制度創新與硬核“組合拳”,為生態保護與治理提供可複製的“北疆樣本”。(記者 李玉琢 張梁誠 圖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 呼倫貝爾市林草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