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呼倫貝爾17萬畝寒地水稻插秧忙
2025-06-06 18:02:19來源:草原雲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仲夏時節,呼倫貝爾市17萬畝水稻插秧工作正從南到北加速推進,廣袤水田間,一副現代農業的活力畫卷徐徐展開。

呼倫貝爾17萬畝寒地水稻插秧忙

6月4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6.2萬畝稻田。

  6月4日,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6.2萬畝稻田裏,無人機運苗成為田間新風景。隨著操作員遠程操控,滿載100斤稻苗的無人機輕盈掠過水面,精準懸停在插秧機上空。稻農們熟練卸苗裝填,插秧機隨即啟動,嫩綠的秧苗整齊栽入泥中,水田轉眼換上“綠裝”。

呼倫貝爾17萬畝寒地水稻插秧忙

6月4日,稻農們熟練卸苗裝填。

  “過去靠人工扛苗,不僅耗時耗力,在複雜田地裏運輸也極為不便,如今無人機加入,大大加快了插秧進度,更減少了稻田踩踏損傷,後續將推廣更多智慧化技術。”三合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鄭長春介紹。與此同時,當地農技專家組成“田間服務隊”,通過土壤檢測、苗情分析,為稻農定制施肥、灌溉方案,讓科技力量直達生産一線。

呼倫貝爾17萬畝寒地水稻插秧忙

6月4日,呼倫貝爾農墾扎蘭屯農牧場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

  呼倫貝爾農墾扎蘭屯農牧場3676畝寒地稻田裏,22台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6架無人機在空中接力運苗,每日可完成500余畝插秧任務。今年農場引進的中農粳179和鴻源19品種,憑藉早熟、高産特性,成功突破當地積溫限制,預計畝産可達900斤。此外,公司通過“旱改水”種植結構調整,解決了耕地旱澇災害問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扎蘭屯市今年水稻種植面積達6萬餘畝,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賦能和産業融合等舉措,全力穩定糧食生産,積極打造綠色生態水稻基地。

呼倫貝爾17萬畝寒地水稻插秧忙

6月4日,稻農們正在插秧。

  呼倫貝爾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的獨特氣候,孕育出米粒飽滿、米香濃郁的優質稻米。呼倫貝爾市積極打造綠色生態大健康的水稻種植基地,今年各水稻專業合作社採取集中統一購種、育苗、播種、收割和銷售,基本實現了水稻種植的全過程機械化,大幅提升了耕種效率、經濟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呼倫貝爾冰香稻”曾獲袁隆平院士題詞讚譽,成為國家高寒水稻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如今,科技與生態的雙重賦能,正讓這片北疆沃土化身“智慧糧倉”,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記者 李可新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東陽 歐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