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呼倫貝爾,草原如綠毯蔓延至天際,森林似綠海鬱鬱蔥蔥,河流湖泊波光粼粼。呼倫貝爾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圍繞生態保護出臺一系列舉措,通過制度創新、科技賦能、嚴格執法等多維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大興安嶺
2025年以來,呼倫貝爾市財政局累計下達中央林業草原轉移支付資金44053萬元,用於推進森林生態保護修復,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其中,投入218萬元,支持鞏固上一輪政策到期退耕還生態林補助面積1.09萬畝,鞏固退耕還林延長期補助面積1.98萬畝。下達40885萬元加強天然林保護,下達2950萬元支持呼倫湖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提升項目,為生態保護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呼倫貝爾市以高壓態勢推進毀林毀草毀濕專項整治行動,構建起“天空看、地面查”立體監測網絡,運用無人機定時巡航,通過遙感影像比對精準鎖定違規地塊。今年以來,全市毀林毀草毀濕行政立案640起,查處人員314名,移交公安機關涉嫌刑事案件63起。各地還創新執法方式,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寶山鎮通過“有獎舉報”機制,設立“違法禁耕”警示牌等,從源頭遏制復墾衝動。全市7414名護林員、731名草管員擔任“前哨員”,盯緊盯死易發生違法違規行為的關鍵區域。
呼倫貝爾草原
日前,2025年第15期“蒙科聚”專題發佈會——系統治理草原過牧領域(中國農業大學專場)在呼倫貝爾舉行。會上發佈了“退化草地原狀覆播地力提升和産能倍增技術”等5項科技成果,通過植被恢復、科學管理等多維度協同發力,推動草地畜牧業向可持續發展方向推進。呼倫貝爾市還將持續推進科技“突圍”工程,促進更多高品質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從加強草原保護治理到加大森林資源培育,從科學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到創新生態環保監管機制,一系列務實行動讓呼倫貝爾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未來,呼倫貝爾市將繼續懷揣著對這片土地的熾熱深情,讓隨風搖曳的牧草繼續編織著大地的錦繡畫卷,讓鬱鬱蔥蔥的森林永遠奏響生命的綠色樂章。(文/圖 劉丹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