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以遊牧轉場文化為支點 撬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強引擎
2025-06-14 14:52: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烏日娜責編:顏觀潮

  在祖國北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新巴爾虎左旗正以“遊牧轉場”為筆,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上書寫文旅融合新答卷。從政策賦能鄉村旅遊破局,到業態創新激活草原經濟,再到文化IP 驅動産業鏈延伸,這片土地將千年遊牧智慧轉化為發展動能,探索出一條文化傳承與産業振興的雙贏路徑。

  以遊牧轉場文化為支點  撬動文旅産業升級新路徑  

  新巴爾虎左旗以《鄉村旅遊接待戶高品質發展試點建設工作方案》為起點,構建“市級試點 + 旗級培育”的雙層發展體系——首批確定2家市級、6家旗級鄉村旅遊接待戶試點,通過召開基礎設施提升對接會、開展旅遊業態培訓,聯動房車企業、金融機構等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推動牧戶從傳統畜牧業向文旅服務業轉型。配套出臺《“房車 + 牧戶遊”發展模式辦理程式説明》,為牧戶提供從蒙古包定制到業態規劃的全流程指導,實現政策設計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

  從單一觀光到深度體驗,當地通過業態創新激活草原經濟,在莫達木吉嘎查定制移動式蒙古包,構成集民宿、燒烤、圍爐煮茶、研學為一體的多元業態;古日班賽罕夏營地以可移動蒙古包為載體,將遊牧轉場活動與研學旅行、特産銷售深度融合,已吸引北京、深圳等地旅行社簽約24期旅遊團,20人考察團現場敲定合作細節。更有牧雲星空露營地、牧馬人家馬奶加工廠、道布敦非遺體驗牧戶等特色業態遍地開花——從騎駱駝、製作奶製品到觀賞勒勒車模型、參與篝火晚會,遊客體驗從“看草原風景”升級為“過遊牧生活”,形成覆蓋吃住行遊購娛的完整産業鏈。

新巴爾虎左旗:以遊牧轉場文化為支點 撬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強引擎_fororder_圖片7

移動式蒙古包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聯動,場景再造點燃消費熱潮。新巴爾虎左旗正以“遊牧轉場”為文化內核構建全域文旅生態:線上通過官方公眾號高頻次推送推介圖文,線下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每年通過舉辦草原那達慕活動,融合搏克、賽馬等傳統賽事與“左旗夜市”“啤酒節”等現代消費形態,同步推出“甘珠爾集市”“汽車下鄉巡展”等配套活動,實現傳統文化展示與現代消費需求的有機融合。據了解,古日班賽罕轉場活動簽約儀式現場,旅行社與牧戶旅遊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已成為“文旅 + 牧戶”聯動發展的示範樣本,為北疆草原探索出一條文化傳承與産業振興的雙贏路徑。

  以文化IP激活産業鏈  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

  研學經濟,讓草原文化成為“行走的課堂”。在4A級景區巴爾虎蒙古部落,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研學營地——巴爾虎蒙古部落營地正以沉浸式體驗重構文旅消費場景。針對中小學生及研學團體,營地設計“馬背少年騎馬研學”“草原文化體驗遊”等多元方案,將套馬桿製作、蒙古包搭建等非遺技藝融入吃住行遊各環節,搭配團建遊戲、舞臺表演等互動形式,讓遊客在參與勒勒車模型製作、草原牧歌學唱中深度感知遊牧文明。數據顯示,該營地已接待4個研學團,區內遊客411人、跨境遊客22人,實現收入6.1萬元,成為民族文化推廣與文旅産品升級的雙向載體。

新巴爾虎左旗:以遊牧轉場文化為支點 撬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強引擎_fororder_圖片6

巴爾虎蒙古部落營地

  節慶IP,從文化展演到消費爆點的價值躍遷。2024年新巴爾虎左旗以“節慶經濟”為引擎點燃文旅熱潮:7月“相約草原 遇見那達慕”活動創下16萬人次客流紀錄,較上年增長300%,破萬台次車輛涌入甘珠爾景區,伊利、海爾等20 余個品牌借勢開展促銷,42萬元消費券撬動6000余萬元綜合消費;12月“黃膘牛肉展示節”與“冬捕開漁節”形成季節聯動,布日德湖冬捕首網1.8萬斤漁獲通過短視頻平臺直播引流,首日成交額達5萬元,遊客在觀賞漁獵文化中完成“民俗體驗 + 特産消費”的閉環。從夏季那達慕的搏克賽馬到冬季雪原的鑿冰捕魚,節慶IP正從文化符號轉化為拉動消費的“新動能”。

  新巴爾虎左旗全旗旅遊成績單彰顯強勁動能,接待遊客人數歷史性突破,旅遊收入大幅提升,文旅産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産業之一,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文/圖 伊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