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當夏至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呼倫貝爾的廣袤草原,新巴爾虎左旗開啟了一場震撼心靈的遊牧遷徙之旅。這不僅是牧民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生活方式,更是北疆文化鮮活的傳承與展示,在馬蹄聲聲、長調悠揚中,勾勒出一幅多文化交融共生的壯美畫卷。
呼倫貝爾草原景色
遊牧遷徙:草原文化的流動史詩
新巴爾虎左旗的遊牧轉場,堪稱草原文化的“流動博物館”。每年特定時節,牧民們驅趕著畜群,沿著祖輩傳承的路線,穿越草原、河流,尋找新的牧場。轉場途中,蒙古包的搭建與拆卸、傳統勒勒車的使用,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千年的草原智慧。那一頂頂潔白的蒙古包,如同草原上綻放的白蓮,隨著遷徙不斷變換位置,成為牧民的移動家園。牧民們憑藉著對草原環境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經驗,在四季輪迴中與自然和諧相處,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這正是草原文化的精髓所在。
遊牧文化中,馬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蒙古馬精神深深融入了草原兒女的血脈之中。阿爾斯楞勇救軍馬的故事代代相傳,將人與馬的深厚羈絆,永遠鐫刻在草原的記憶長河中。赫力沁馬背巡防隊在遊牧遷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騎著矯健的馬,守護著畜群,在草原上奔馳,展現出英勇無畏的風采。馬隊的騎手們身著傳統服飾,身姿矯健,伴隨著馬蹄的清脆聲響,成為草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呼倫貝爾草原上牛群在河邊飲水
非遺傳承:北疆文化的瑰寶
在新巴爾虎左旗牧民的遊牧生活中,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熠熠生輝。巴爾虎蒙古族長調,被譽為“草原音樂活化石”,那悠揚空靈的旋律,宛如天籟,訴説著草原的遼闊與牧民的情感。長調沒有固定的曲譜,靠口傳心授代代相傳,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對家鄉、對自然的熱愛。
巴爾虎服飾同樣是北疆非遺文化的璀璨明珠。作為蒙古族服飾中的重要分支,巴爾虎服飾以其華麗大氣、工藝精湛聞名。男裝威武豪邁,鑲邊長袍搭配寬大腰帶,彰顯草原男兒的剽悍;女裝則以多層綢緞拼接,綴滿銀飾、珍珠,刺繡精美絕倫,盤扣、滾邊等細節盡顯匠心 。每逢節慶或重大場合,身著巴爾虎蒙古服飾的牧民們匯聚一堂,服飾上的吉祥紋樣與草原風光交相輝映,訴説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身著巴爾虎蒙古服飾的牧民齊聚
多元融合: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蘊
新巴爾虎左旗的文化融合源遠流長。早在兩千餘年前,鮮卑族就在呼倫湖一帶生活,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完成了森林狩獵文明向遊牧文明、農耕文明的高度融合,為北疆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又成為了多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區域,遊牧文化、戍邊文化在此交織碰撞。
戍邊文化在新左旗同樣有著深厚的積澱。歷代戍邊將士在此守護邊疆,他們的堅守與奉獻精神,與當地牧民守望相助的傳統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精神風貌。在這片土地上,“最小護邊員”朵朵的故事廣為流傳:年僅10歲的朵朵,在父母的影響下,主動加入護邊隊伍。她跟著家人沿著邊境線騎馬巡邊,撿拾垃圾、觀察邊境動態,用稚嫩的雙手繪製護邊手抄報,向小夥伴們宣傳邊境知識。朵朵小小的身影,成為戍邊精神傳承的生動縮影,也詮釋了新時代草原兒女“守望相助”的堅定信念。
“最小護邊員”朵朵和父母一起戍邊
打造融合之路品牌:新左旗的使命與擔當
新巴爾虎左旗在北疆文化的融合之路上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重要地位。這裡毗鄰俄蒙,地域廣闊,豐富的文化資源、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其成為展示北疆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以“歌遊內蒙古 夏至呼倫貝爾”為契機,以遊牧遷徙為切入點,打造融合之路品牌,不僅能夠推動當地文化旅遊産業的發展,還能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過整合草原文化、遊牧文化、非遺文化、戍邊文化等多元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文化旅遊項目,如歌手敖包祈福、松林秘境探幽、小型那達慕沉浸、牧民生活區探訪、草原生態科考、開放牧場馳騁、遊牧營地沉浸、非遺服飾製作、最小護邊員故事尋訪等,吸引遊客走進新左旗,親身感受北疆文化的魅力。同時,借助現代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新左旗融合之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北疆文化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如今,新巴爾虎左旗以文化為紐帶,在傳承融合之路上持續深耕,將遊牧文化與現代發展相融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開展多元民族活動,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成功繪就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圖景,彰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旗的時代風采與豐碩成果。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新巴爾虎左旗將繼續傳承和弘揚北疆文化,以融合之路品牌為引領,書寫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新篇章,讓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草原,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文/圖 伊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