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成1856公里“綠色長城”,內蒙古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合龍
7月6日,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防沙治沙區,沙海起伏,機械轟鳴,隨著治沙工人將最後一個草方格鋪設完成,一條全長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帶全線閉合,標誌著阿拉善盟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工程全面合龍,創造了該盟40多年防沙治沙的新奇跡。
用無人機從高空俯瞰,這道總長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帶甚是壯觀,猶如一條蜿蜒的“綠色長城”,橫臥在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邊緣,將黃沙牢牢鎖住,全面遏制了三大沙漠蔓延匯合“握手”之勢。
“沙漠的沙層含水量極低,傳統植樹種草方式在這裡難成活,我們採用扎草方格治沙技術,先穩住流沙,再種植梭梭等耐旱植被進行生物固沙,形成立體治沙的防護體系。”阿拉善右旗林業草原和荒漠防治局林業正高級工程師張有擁告訴記者。
阿拉善盟地處我國西北部,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三大沙漠盤踞於此,總面積達9.47萬平方公里,佔當地國土面積的35.07%,佔內蒙古自治區沙漠總面積的83.04%,是我國荒漠化程度最高、治理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為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匯合,阿拉善盟各族幹部群眾連續40多年在大漠戈壁植樹造林種草,累計防沙治沙近1億畝。其中2024年,該盟全面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用1年時間完成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兩年治理任務,全年完成治沙551.65萬畝,在三大沙漠邊緣構築起一道“綠色防線”,形成“合圍”之勢。
今年,阿拉善盟為了徹底鎖住三大沙漠“握手”之勢,于2月28日全面吹響了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全面合龍衝鋒號。歷時近5個月,在全盟幹部群眾的全力以赴、合力攻堅下,在歷年治理基礎上,將最後431公里的林草鎖邊帶缺口順利補齊,如今,一道總長約1856公里的“綠色長城”傲然挺立在祖國北疆。
“此次431公里空白區防沙阻沙帶實現三大沙漠鎖邊合龍,只是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階段性成果,我們要持續鞏固巴丹吉林、騰格裏、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實施生物治沙、工程固沙、林草濕保護修復,保護好公路線、河岸線,為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態安全保障。”阿拉善盟林業和草原局林草工程師海蓮説。(記者 劉宏章 阿拉善盟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