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霍林郭勒市額侖草原。張勝軍 攝
霍林郭勒市,文化燦爛、資源富集。
這裡是中國旅遊名城:保存完好的原始草原遼闊壯美;地質奇觀冰川遺跡是大自然的傑作;金界壕、古方城等歷史遺跡印證著金戈鐵馬的往昔。
這裡是舉世矚目的“烏金王國”:霍林河煤田蘊藏著大地深處億萬年的遠古饋贈,躋身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列,激蕩出近五十年工業脈搏的強勁跳動。
自然之韻、文化之根、工業之魄,三股磅薄偉力在此交匯、淬煉、奔涌,鑄就了這座草原工業明珠的雄渾氣魄。
洪荒印記 冰河初醒
跨越漫長時空,在遙遠的冰河時期,威風凜凜的猛犸象、身披長毛的古犀、體態矯健的野牛等巨獸曾在這片土地上縱橫馳騁。
如今,它們以化石的形態,無聲見證霍林郭勒這片土地的遠古繁榮。
1987年,在霍林河一號露天礦一採區第四係風化煤下部,一根長2米多的猛犸象象牙化石和一塊牛頭骨化石被發現。
此後,在一次次採煤、工程施工中,從深層地下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不斷傳來,這些來自遠古的“饋贈”,如磁石般吸引著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目光。
2004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平,在霍煤鴻駿鋁廠端詳一塊古生物化石,許久後,他鄭重宣佈,這是猛犸象或披毛犀的骨化石。
然而,霍林郭勒的遠古奇跡遠不止這些古生物化石。
在西風口查格達村西北方向,億萬年前的冰川遺存同樣為人類留下了一筆神奇的自然遺産。
當人們站在山腳下,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
冰川遺跡中的冰臼,如同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碗碟、盆甕,靜靜地鑲嵌在岩石之上;巨大的漂礫,仿佛遠古冰川搬運而來的巨無霸,佇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些自然遺跡向人們生動展示了距今八億年前的“震旦紀大冰期”、三億年前的“上古生代大冰期”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大冰期”的獨特地貌。
吉平表示,古生物化石和冰川遺跡就像是一對共生的“孿生兄弟”,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它們是打開地球歷史奧秘的珍貴鑰匙,為研究地球的古氣候、古環境以及地貌變遷等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給古寶藏披上堅固的保護衣:2013年,霍林郭勒市將境內的冰川遺跡列為一類自然保護小區,讓這些承載著地球古老記憶的珍貴遺存得到有效保護。
鐵馬狼煙 旌旗翻捲
踏碎冰河裂谷的千年霜雪,闖入烽燧狼煙的殺伐戰場。
在霍林郭勒市的蒼茫原野上,一條呈東西走向的金界壕遺址,穿行而過,勾勒出一道深邃的歷史刻痕。
800多年前,金王朝傾力築就軍事防禦工程金界壕。《金史》所載,金界壕分四部分,即東北路、臨璜路、西北路、西南路。
這條界壕自霍林郭勒市達來胡碩蘇木寶日呼吉爾村穿市區北部至查格達村與錫林郭勒盟邊界5號界樁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確定了金界壕遺址在霍林郭勒市境內的走向和長度。
金界壕遺址不單只是一條壕溝,它由壕溝、界墻、戍堡、邊堡和關隘等組成。邊堡是具有一定規模和設施的邊防小城,建於壕溝、界墻和戍堡後面的險要處。
1981年,當原哲裏木盟博物館(現通遼市文博院)專家們小心翼翼地拂去霍林河礦區內“一號古方城”的千年封土,一座佈局嚴謹的軍事邊堡逐漸甦醒。
城內街巷縱橫,房基臺址井然有序,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是金戈鐵馬與人間煙火的交織證言。這説明,當時金界壕沿線及向南縱深地區都是金王朝的軍屯區。
跨越八百多年的守望,終獲時代的迴響。
2001年6月25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霍林郭勒境內的金界壕與古方城遺跡,作為萬里金長城防禦體系不可或缺的壯麗一環,以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與滄桑壯美的風姿,被莊嚴地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榮耀加身,更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
2002年,霍林郭勒市人民政府迅即行動,以正式文件劃定保護紅線境內20余公里、巨龍遺骸兩側各500米範圍,為核心保護區域。
這道無形的守護之墻,讓這條古老的“巨龍”能繼續安然棲息于草原母親的懷抱,將那段金戈鐵馬的史詩以及戍邊將士的忠誠故事,更久遠地傳遞給未來。
烏金之海 雄城崛起
金戈鐵馬的歲月化作歷史長河中的嫋嫋炊煙,璀璨奪目的輝煌踏著時代的鼓點華麗登場。
走進霍林郭勒市博物館,一幅銅雕壁畫引人駐足:周恩來總理深邃的目光,凝望著這片他寄予厚望的土地。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煤炭作為“工業的糧食”需求激增。大興安嶺西南段,這片沉寂的荒原,成為地質探索者的目標。
“大興安嶺東北段有嫩江煤田,大興安嶺東南段有通榆煤田、突泉煤田,大興安嶺西北段有扎賚諾爾煤田,因此我們判斷大興安嶺西南段有可能有煤。”原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局烏蘭浩特地質大隊科爾沁右翼中旗分隊技術負責人王允盛大膽猜測。
時光回到1959年4月的一天,王允盛一行5人懷揣著“大興安嶺西南段或有煤”的信念,踏入了人跡罕至的霍林河沿岸。他們風餐露宿,敲擊岩石,歷時45天艱苦跋涉,終於在得烈火燒敖包附近發現了寶貴的煤係地層。
“當我們走到霍林河北岸得烈火燒敖包周邊時,岩石突然發生了改變。”王允盛回憶説。
1972年,經過多次探測和反復考證,探明瞭霍林河煤田基本情況——面積為540平方公里、煤炭儲量約130億噸。一座巨大的能源寶庫在草原甦醒。
1975年,周恩來總理的親筆批示,如春雷喚醒大地。數千名建設者響應號召,從天南地北匯聚到這裡,拉開了建設現代化露天煤礦的序幕。
“1980年,我從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調入駐在霍林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支隊,投身到霍林河煤田的開發建設中,見證了這個地方從荒漠草原變為廠礦林立的過程。”今年72歲的孫鳳仁眼含熱淚地講述。
當時,迎接他們的,是嚴酷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質條件。
住地窨子、挖野菜果腹、化雪水烹炊……工具自己造、材料自己找、道路自己修……建設者們以鋼鐵般的意志,在風雪荒原上紮下根基。
汗水澆灌出碩果。1984年9月,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座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霍林河南露天煤礦正式移交投産,滾滾“烏金”走出草原。
荒涼褪去,繁榮初綻。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霍林郭勒市。至此,“霍林郭勒”這一地名正式誕生。
50年來,一代代霍林郭勒人銘記周恩來總理的殷切囑託,以“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接續奮鬥。
昔日人跡罕至的“莽莽荒原”,如今已華麗蝶變為欣欣向榮的新興能源工業城市、閃耀北疆的“綠電鋁之城”。
冰川遺跡鐫刻的遠古密碼、界壕邊堡挺立著民族交融的歷史脊梁、烏金煤海喚醒的工業脈搏……霍林郭勒市以大地為卷,書寫下跨越時空的壯闊篇章。(記者 蘇永生 及慶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