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經精心升級改造的湖南省資興市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以全新姿態對外開放,吸引了大量市民與遊客前來參觀體驗。
東江灣畔的資興市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 攝影 樊鈺慧
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坐落于資興東江灣畔,緊鄰東江湖國家AAAAA級旅遊區,是郴州“日遊東江湖,夜宿回龍山”精品旅遊線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湖南農耕文化研學活動的熱門場所。館內陳列著犁耙、油榨工具、打鐵工具等農耕主題特色實物,設置了稻田、林中小屋、油榨坊、鐵匠舖等場景,生動展現了五嶺地區的民俗風情與農業生産狀況。
自2010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該館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近20萬人次。然而,因年代較為久遠,館內展陳形式單一,部分裝飾陳舊,且存在局部安全隱患,該館自今年5月13日起閉館提質改造。
資興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欣介紹,此次提質改造的顯著亮點在於緊跟時代步伐,新增了面積近30平方米的互動觀影螢幕,並製作了《水稻的一生》多媒體科普視頻,成功實現了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彌補了以往展陳方式單一的缺陷。博物館通過多媒體影音形式動態呈現農耕文化與展陳文物,不僅改善了館內的聲像互動效果,提升了遊客的遊覽感受,還能使遊客更為全面、深入地掌握科普知識,了解五嶺地區農業發展的歷史沿革,讓文化和文物“活起來”。
後續,該館將以互動觀影螢幕區域為主陣地,常態化開展《“紅領巾”探尋多彩的五嶺農耕文化》《了解水稻的一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等多元化的“文博課堂”活動,進一步豐富研學旅遊的業態,推動資興旅遊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館內所有珍貴文物都用標準玻璃展櫃展陳 攝影 樊鈺慧
除引入多媒體展陳方式外,此次提質改造還配置了13組標準玻璃展櫃,以確保所有珍貴文物實現標準化展陳,並得到更為精心的保護。同時,對損壞的木扶手、木長椅進行翻修加固,對館內所有木扶手、木門窗、木裝飾條開展維護翻新工作,對出入博物館的臺階進行加寬加固處理,從而徹底排除安全隱患。
此外,還對原有的農耕場景進行內容充實與道具更新,對部分燈光進行升級,在民族歌舞展區增設服裝模特,並按照一級館標準更換館內全部標誌標牌。
“在對‘硬體’進行升級的同時,我們對講解內容加以優化,提高了講解服務的品質,更著重于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及其文化內涵。歷經兩個月的提質改造,我們館的空間佈局更趨合理,珍貴文物獲得了更為科學、悉心的保護,遊客的參觀體驗也將更為豐富多樣。”方欣表示。(文 樊鈺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