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産糧大縣”湖南衡陽縣盛夏時節忙“雙搶”
2025-07-18 16:21: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雨晴責編:尹紅燕

  盛夏時節,湖南衡陽縣44.7萬畝早稻大面積開鐮收割,當地農村全面開啟一年中最繁忙的“雙搶”模式。

“産糧大縣”湖南衡陽縣 盛夏時節忙“雙搶”_fororder_1

收割現場 攝影 王勤

  烈日下,衡陽縣西渡鎮青裏村的農田裏,當地種糧大戶顏玲龍請來的農機手駕駛著農機,在田間收割早稻、翻耕稻田、栽插晚稻,有序開展“雙搶”作業,為全年糧食豐收贏得主動。

“産糧大縣”湖南衡陽縣 盛夏時節忙“雙搶”_fororder_2

收割機將飽滿的谷粒倒進等候在路邊的貨車裏 攝影 王勤

  在雙美組,一台收割機正在金黃色的稻田裏進行收割作業。

  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金色的稻浪被捲入機械中,切碎的秸稈從收割機尾部攪碎排出,大粒飽滿的稻穀盡收囊中。半個小時過後,一丘3畝大小的早稻田便收割完畢。

  隨後,收割機停靠在機耕道旁,把飽滿的谷粒“嘩啦啦”地倒進等候在路邊的貨車裏,再繼續收割金燦燦的稻田。

“産糧大縣”湖南衡陽縣 盛夏時節忙“雙搶”_fororder_3

高速插秧機在青裏村美麗組進行晚稻插秧作業 攝影 丁源

  在與雙美組相鄰的美麗組,平整後的一丘3畝見方的水田裏,農機手彭青龍正嫺熟地駕駛著高速插秧機,在水田裏來回穿梭。站在插秧機上的一位工友,配合著把一盤盤軟碟秧苗“喂”入輸送帶。隨著插秧機轟隆隆向前跑,田裏水波涌動,8行綠油油的秧苗均勻栽插入田。

  45分鐘不到,原本空曠的水田,便全部“披”上了嫩綠的新裝。插秧機“轉場”瞬間,彭青龍抽空介紹:“要是在以前,插好這3畝田,兩個人至少要忙兩天半”。

  年近半百的顏玲龍,原來一直在廣東打工,2008年開始回鄉務農,2022年註冊成立“湖南青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如今,顏玲龍已承租流轉土地1500余畝,主要種植水稻和油菜。今年,嘗到種糧甜頭的顏玲龍,把可種早稻的1300余畝稻田“能種就種”,並按照與湖南角山米業有限公司簽訂的糧食購銷合同規定,早稻全部種植“中早39”和“中安2號”。

  近年來,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下,顏玲龍陸續購買了2台旋耕機、3台高速插秧機、3台收割機等農機。他坦言:“有了這些農機,我才敢放心擴大雙季稻面積,如果沒有這些農機,單靠人工來搞‘雙搶’,根本搞不下來——人工搞“雙搶”一是費用太高,大戶承擔不起;二是效率太低,季節等不起。”

  農機成為顏玲龍“雙搶”作業“主力軍”。為不誤農時,自7月10日開鐮收割以來,顏玲龍採取邊收邊種的方法,每天合理安排收割機、旋耕機、插秧機投入“雙搶”,對已收割的稻田馬上進行翻耕,用水浸泡一天后就開始機插。

  衡陽縣委書記孫浩介紹,使用農機作業,“雙搶”效率大大提升。目前,該縣共有1200余臺收割機、600余臺輪式拖拉機及履帶式旋耕機、700余臺插秧機奮戰在“雙搶”一線,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86.37%。截至7月16日,全縣早稻收割已逾8成,晚稻栽插已逾6成,預計7月底前將全面完成“雙搶”作業。(文 王勤 鄒健 羅晨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