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蚌埠市五河縣:特色種植鼓了錢袋 旺了鄉村
2025-07-22 15:13:0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閆寧鈺責編:趙瀅溪

  仲夏時節,五河縣的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從享有“六月雪”美譽的翠冠梨,到色澤鮮亮的紅泡椒,再到被譽為“天然糖王”的甜葉菊,五河縣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産業,並輔以科學化管理和創新合作模式,讓廣大農戶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小溪鎮蔣莊村,300畝翠冠梨挂滿枝頭,果香四溢。該品種比普通梨早熟約一個月,搶佔了市場先機。“得益於花期適宜的氣候和精細的果園管理,特別是推廣了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技術,今年畝産量預計可達8000斤至9000斤。”基地負責人周明義看著滿園碩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介紹,喜人的産量帶來了可觀收益,預計每畝純收入在7000元至8000元。

  同樣嘗到特色種植甜頭的,還有東劉集鎮的致富能手張有懷。他看準了甜葉菊的市場前景,與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並統一收購,解決了後顧之憂。“以前種傳統作物,收益有限。現在改種甜葉菊,一斤收購價8元,算下來一畝地收入近5000元。”張有懷興奮地算著賬。而在新集鎮,培仕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培仕種植的紅泡椒也迎來了豐收,因其口感微甜、色澤亮麗,深受南京、合肥等地客商喜愛,預計總産值可達五十萬元。

  特色産業的興旺,不僅富了種植大戶,也為周邊村民打開了在家門口的增收門路。在各個基地,採摘、分揀、除草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手,形成了“務農顧家兩不誤、增收致富雙豐收”的良好局面。“我們家就在這跟前,幹活挺方便的,有啥活就經常來。”東劉集鎮張集村村民張彩霞一邊在甜葉菊地裏忙活,一邊高興地説,“一天工資80塊,在這裡幹活的好處就是離家近,又能掙上錢。”

  産業發展的背後,是五河縣積極探索的多元化扶持模式。小溪鎮創新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東劉集鎮則深化“企業+基地+農戶”共贏模式,從資金、項目、科技服務到産銷對接,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支持,有效促進了群眾增産增收。

  對於産業的未來,各鄉鎮已有清晰規劃。目前,五河縣正著眼于未來,計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産業鏈。各鄉鎮規劃通過引進優新品種、發力農産品深加工、探索“一村一産”“農旅融合”等路徑,逐步打造集鮮果採摘、農事體驗、休閒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綜合體,讓特色農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釋放出更大潛能。(文 王立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