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鐵血輝煌》:一曲新時代強軍史詩的多維解構與精神共振
2025-07-30 19:48:19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尹紅燕責編:尹紅燕

  中國日報7月30日長沙訊:“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楊文國作詞,著名音樂家孟文豪作曲的主旋律軍旅歌曲《鐵血輝煌》正式發佈。當“南昌槍聲在子夜回蕩悠長”的旋律刺破時空,楊文國執筆的《鐵血輝煌》便不再僅僅是音符的排列組合,而成為一部貫通歷史烽煙、熔鑄時代精神、激蕩億萬人心的聲畫史詩。這首歌以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在新時代文藝星空中刻下耀眼的坐標,其卓越之處在於成功實現了三重維度的完美統一:歷史深度與現代高度的交融、軍事專業性與大眾接受度的平衡、政治正確與藝術審美的共生。它如一座美學的燈塔,為新時代軍事文藝照亮前行的航道。

  烽火傳薪:百年征途的精神接力場

  歷史的烽煙從未消散,它們在《鐵血輝煌》的旋律中獲得了涅槃重生。開篇那句“南昌槍聲在子夜回蕩悠長”,絕非簡單的場景再現。那驚破暗夜的槍聲,被詞人鍛造成一把精神的刻刀,在時間的畫布上,將1927年8月1日這個瞬間,永恒地鐫刻為民族精神的原點圖騰。這槍聲是宣言,更是穿越時空隧道的熊熊火炬,在歷史的長廊裏愈燃愈烈,持續照亮後來者的征途。

  歌曲的精妙在於搭建了一條貫通古今的精神索道。當“芒鞋草履踏破萬里冰霜”的艱苦卓絕,與“東風列陣雷霆守護四方”的磅薄氣勢並置時,一種震撼人心的精神對話在時空中激蕩。紅軍戰士草鞋踏碎的是舊世界的枷鎖與圍困,而東風利劍守護的是新時代的尊嚴與安寧。這跨越八十餘年的意象碰撞,生動詮釋了人民軍隊從“小米加步槍”到“大國重器”的輝煌跨越,絕非簡單的裝備更替,而是同一種信仰在歷史長河中的淬煉與昇華——那“踏破”的堅韌與“守護”的擔當,是一脈相承的精神基因。

  歷史的痛感在旋律中化為深沉的力量。“長津湖風雪雕刻堅毅臉龐”——凜冽的寒風被擬作無情的刻刀,在戰士們的軀體上留下苦難的印記,卻也在民族的記憶中雕刻出不屈的豐碑。風雪中凝固的“冰雕連”,以生命鑄就了忠誠的永恒坐標。而當鏡頭轉向當下,“海峽暮靄遲遲沒有散去”的陰翳意象,與“漂泊遊子日日夜夜呼喚”的親情聲浪在旋律中交織、碰撞,民族尚未完成的統一大業,便化作音符間奔涌不息的深沉激流。歷史的長河在此刻匯入現實的峽谷,“淬火成鋼也不讓黑暗阻擋歸航”的鋼鐵誓言,正是歷史使命在當下最強悍的迴響。那“沒有散去”的暮靄是歷史留下的深沉隱喻,而“響徹耳旁”的呼喚,則是時代最迫切的召喚,共同鑄就了這首歌直抵靈魂的現實品格與未來指向。

  鋼骨柔腸:專業戰歌的共情密碼

  軍旅歌曲常陷於兩難困境:過於專業則曲高和寡,流於通俗則失去軍魂。《鐵血輝煌》卻如一位高明的擺渡者,在冰冷鋼鐵與溫熱人心之間架起詩意的橋梁,成功破譯了專業戰歌的共情密碼。

  它將最尖端的國之重器,賦予了神話的靈韻與人間的情愫。“黑色蛟龍深潛守望”——戰略核潛艇這冰冷的深海巨獸,被冠以“蛟龍”之名,瞬間喚醒了華夏民族對深海神力的古老想像;一個“守望”的姿態,更賦予它溫情守護者的內涵,仿佛大洋深處沉默而忠誠的衛士。同樣,“銀色的戰鷹”不再僅是呼嘯長空的殺戮機器,而是化身為“雲端寫詩”“書寫平安詩行”的文化使者,將守護的誓言寫滿蒼穹。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雷霆在守護四方”——火箭軍對毀滅性力量的精密掌控,被昇華為一種對自然偉力(雷霆)的詩意馴服與引導。這暗合了《周易》中“雷出地奮”的古老智慧,剛健有力,震懾寰宇,為現代軍事科技披上了深厚的文化錦袍。

  歌曲中“保家衛國的使命牢牢扛在肩上”的誓言,絕非懸浮的口號,它有著沉甸甸、可觸摸的生命質感。潛艇兵在三百米深海的幽閉空間裏,每平方釐米承受30公斤的水壓,這相當於每時每刻都背負著數噸的重壓前行;飛行員駕機突破音障的瞬間,身體承受九個G的過載,五臟六腑仿佛要被撕裂。這些具象到物理極限的細節描寫,讓“使命”二字從抽象的概念,化作了戰士肩頭真實可感的千鈞重擔,也讓最普通的聽眾得以窺見軍人職業背後那份超乎想像的犧牲與堅守。

  這種專業內核與大眾共情的完美融合,在音樂的肌理中達到了高潮。軍樂進行曲那銅墻鐵壁般的雄壯骨架(如金屬質感的節奏、磅薄的管樂齊鳴),與流行旋律中流淌的柔情血脈(如深情的弦樂鋪陳、溫暖的和聲交織)激烈碰撞又水乳交融。當副歌“鐵血的長城鑄就時代的輝煌”如驚濤裂岸般磅薄唱響時,其下奔涌的卻是深情款款的弦樂旋律,恰似迷彩服下跳動的赤子之心。那是戰士貼身口袋裏珍藏的妻兒照片的溫度,是邊關冷月下反復摩挲的家書墨痕,更是“軍港中深情守望的蛟龍”與海峽彼岸“漂泊遊子呼喚”之間,那穿越千山萬水、衝破重重阻隔的心弦共振。這剛與柔的變奏,專業與通俗的和鳴,共同鑄就了《鐵血輝煌》直抵億萬人心扉、引發最廣泛共鳴的情感密鑰。

  淬火成詩:主旋律的審美轉生術

  主旋律作品常因主題先行而陷入藝術貧血的窘境,《鐵血輝煌》卻如一位點石成金的煉金術士,成功完成了政治內核向審美體驗的創造性轉化,將意識形態的訴求不著痕跡地熔鑄為集體情感的熱流。

  其精妙首先在於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苦難輝煌”敘事閉環。歌曲以“長津湖風雪雕刻堅毅臉龐”的歷史苦難特寫開篇,那些風雪中凝固的年輕身影,成為民族苦難記憶的永恒雕塑。而歌曲的終章,則指向光明未來。苦難是輝煌的基石與淬火劑,輝煌則是對苦難最深沉的告慰與超越。這個閉環,賦予歌曲史詩般的厚重感與精神上的終極慰藉。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其“身體敘事”與象徵表達的嫺熟運用。它摒棄了直白僵硬的政治術語,代之以充滿生命張力的具象呈現。“雕刻堅毅臉龐”——這不僅是嚴酷風雪在戰士肉體上留下的印記,更是殘酷戰爭對軍人精神世界最深層的磨礪與塑造,是忠誠與堅韌在形體上的外化。軍人肩負的,是驅散黑暗、迎來光明,保家衛國的時代重任,這份“重量”抽象而宏大,卻通過“扛”這個極具身體感的動詞變得可感可觸。當信仰被點燃,使命在召喚,那份澎湃的激情首先在戰士的血管裏奔涌沸騰,這是精神力量在生理層面最直接的爆發。政治理念,由此被巧妙地編織進可感可觸、充滿生命律動的審美意象網絡。

  歌詞的意象選擇更如一幅精心構思的“色彩政治學”畫卷:象徵海軍深藍力量、靜默堅守與戰略威懾的“黑色蛟龍”;代表空軍銀翼鋒芒、制霸空天與科技之光的“銀色戰鷹”;寓意陸軍大地本色、生機活力與軍民融合綠色發展理念的“綠色長城”。這三種色彩意象交替輝映,在聽眾腦海中譜寫了一曲視覺化的現代軍種協奏曲。而統領全篇的“鐵”“血”“光”三字,本身就是一部凝練的精神史詩——“鐵”,象徵著現代化裝備的鋼鐵意志與無堅不摧的力量;“血”,沸騰著代代軍人傳承的忠誠熱血與無畏犧牲;“光”,則照耀著強軍興國、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這三個字在聲韻上構成奇妙的聽覺效果:爆破音的“鐵”(t)如戰鼓擂響,擦音的“血”(x)似利劍出鞘,塞音的“光”(g)若洪鍾大呂,共同奏響了一曲從物理聽覺層面直擊心靈、強化精神感召的戰爭交響。

  歌曲的結構本身也暗藏玄機,隱現著現代戰爭的邏輯圖譜。其四段體歌詞,巧妙地對應著現代軍事行動的OODA循環(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開篇的“南昌槍聲”“長津湖風雪”是歷史的定位與深情的回望(觀察);接著“熱血軍魂”“忠誠信仰”“使命肩上”“意志淬火”是精神的凝聚與形勢的判斷;隨後“蛟龍守望”“戰鷹寫詩”“東風列陣”“鐵流浩蕩”則是多維軍兵種協同突擊的決策與行動展開;最終“鐵血洪流輝映疆場”“不讓黑暗阻擋歸航”的宣言,匯聚成決戰決勝的鋼鐵意志。在韻律的沙場上,主韻腳“ang”如持續轟鳴的軍號長音,奠定了雄渾豪邁的基調;間雜的“i”韻則似穿插其間的短促口令或精準的武器擊發聲,推動著節奏的演進。最妙的是從“奔赴戰場”(chǎng, 三聲) 到“扛在肩上”(shàng, 四聲)的韻腳轉換,聲調自然上揚,在聽覺上精準模擬了戰士躍出戰壕、向敵陣發起無畏衝鋒的激昂身姿與磅薄氣勢。文本的結構與聲韻的節奏,共同構成了《鐵血輝煌》這首戰歌內在的、無形的戰略骨架與衝鋒號角。

  從南昌城頭驚破子夜的第一槍,到海峽上空守護歸航的銀色戰鷹;從長津湖畔冰雕連的忠誠守望,到深海之下“黑色蛟龍”的無聲巡航,這首歌完成了一場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它成功地將宏大的國家敘事、崇高的軍人犧牲,轉化為十四億人心跳共振的磅薄和聲。它將軍人“淬火成鋼”的誓言化作守護歸航的“燈塔”,將強軍夢想鍛造成輝映疆場的“鐵血洪流”。

  這首歌的美學範式意義,正在於它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真正的鐵血,不在硝煙瀰漫處,而在血脈傳承的精神基因裏;真正的輝煌,不僅是歷史的勳章,更是照亮民族復興壯闊歸途的永恒燈塔。當《鐵血輝煌》的旋律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交響,它所激發的,已然是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不竭心潮。

  這心潮,由鐵血忠魂鑄就,輝映著過去,更照耀著未來。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莫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