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湖南省桑植縣應對“6·18”特大暴雨工作經驗獲全國推介
2025-08-07 09:54:15來源:湖南日報編輯:尹紅燕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處置“6·18”特大暴雨“五個關鍵環節”應急管理機制獲推介 “桑植模式”再成全國樣板

  8月5日,在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舉行的汛期安全知識發佈會上,湖南桑植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王藝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代表,向全國介紹該縣應對“6·18”特大暴雨的成功經驗。這是繼2023年後,“桑植模式”再次成為全國樣板。

  今年6月18日至21日,桑植縣平均降雨量達329.8毫米,五道水鎮24小時最大降雨量突破張家界市歷史極值,達到523.5毫米,澧水暴漲近14米。通過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該縣累計發佈預警信息127萬條次,及時轉移群眾37613人,設置安置點101個,最大限度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王藝在發佈會上分享了桑植縣“五個關鍵環節”,即“預警—轉移—安置”應急閉環管理機制。具體包括:汛前完成1200個高風險隱患點摸排並落實專人包保;在299個村(居)各組建15人以上應急隊伍並定期演練;預設安置點並配齊應急物資;構建“村村響”廣播、短信、入戶通知的立體預警網絡;建立縣鄉村三級應急體系,細化“轉移誰、何時轉、誰組織、轉到哪、轉後管”全流程標準。

  應急管理部專家認為,桑植經驗充分體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為全國基層防災提供了可複製樣本。此前在2023年“8·27”洪災中,該縣芙蓉橋村災害信息員王芳就運用這套機製成功轉移73名群眾,案例被納入全國培訓教材。

  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高武介紹,目前全縣已建成5000余人的專業應急隊伍,完成4條中小河流治理等重點工程,在雨量超1998年的情況下實現洪峰降低4米。當前,該縣正加快推進涼水口水庫項目申報,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澧水流域防洪壓力。(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上官智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