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村歌嘹亮”2025 年全國集中展演閉幕式現場溫情與激情交織:文藝志願者鞠萍、丁柳元講述深入邊疆送文化的經歷,引得觀眾淚灑舞臺;藝術家師鵬唱響鄂爾多斯 “草根藝人”編寫的歌曲,喚起全場熱愛家鄉的共鳴;《快樂村排》演唱者身著民族服飾跑下舞臺與觀眾擊掌互動,“其日邁” 的歡呼聲響徹草原上空;《烏審走馬》憑藉蒼勁的馬頭琴聲引爆全場氛圍。此次閉幕式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 48 支隊伍、千余名文藝工作者,他們以歌為筆,將村史村情譜成詩、把和美鄉村繪成畫,深度踐行“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既點亮了基層文化星空,也培育了紮根鄉土的文藝力量。
如今,村歌唱響之處,文藝之力正以春風化雨之勢築牢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根基,文藝之光亦以星火燎原之態點亮百姓的精神家園。
最炫民族風,唱響鄂爾多斯新形象
在“村歌嘹亮”2025年全國集中展演的閉幕式現場,氣氛熱烈得如同燃燒的火焰。當《快樂村排》的旋律響起,“其日邁,其日邁,草原村排,一邊煙火一邊豪邁”的歌聲瞬間穿透雲霄,響徹全場。舞臺上,歌手們時而呼麥低吟,時而現代RAP高亢,將傳統與現代、草原與都市的元素完美融合。表演結束後,歌手們走下舞臺,現場觀眾不約而同地高呼“其日邁”,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聲浪,將現場氣氛推向了最頂端,這不僅僅是一首歌的力量,更是民族文化的強大感召力。

閉幕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
“我們都是當地的農牧民,唱這首歌時,我們含著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所以才會如此燃情。”《快樂村排》的演唱者、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昂素嘎查綠茵飛騰樂隊領隊巴達日胡説。“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觀眾如此投入,我們不只是在聽歌,而是在用心靈回應。”來自呼和浩特的觀眾王珂激動地説,“當全場觀眾跟著節奏一起喊‘其日邁’時,我感覺自己也成了草原的一部分。”
來自鄂爾多斯的《烏審走馬》,也在村歌嘹亮的舞臺驚艷亮相。節目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烏審走馬”為創作背景,融合了傳統馬頭琴與現代電子音樂元素,展現了鄂爾多斯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精神。舞臺上,蒼勁的馬頭琴聲與騎手們的即興呼麥,讓全場觀眾仿佛置身遼闊草原,舞台中央與兩側的LED屏同步展現鄂爾多斯的四季風光,春季乘著春風轉動的風力發電葉片、夏季迎著烈日積蓄能量的光伏板、秋季落日余暉中肥碩的牛羊、冬季白雪皚皚中盛放的冰雪經濟,歌聲與畫面交織成動人的城市名片。正如主持人朱迅所言:“這不僅是音樂的出彩,更是一個城市文化自信的集中爆發。”
村歌嘹亮,行至暖城,定有夢與美景,徜徉暖城,便是詩和遠方。通過村歌嘹亮的舞臺,鄂爾多斯向全國觀眾展示了“羊煤土氣風光好”的全新形象,這裡不僅有豐富的能源資源,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的發展活力。當草原風情與都市文明碰撞,鄂爾多斯用歌聲告訴世界:暖城是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奇跡之城,是每天産煤200多萬噸卻依然滿眼綠色的宜居之城,是一座以21℃的“涼哨”迎接八方來客、以26℃的適宜“溫暖千座城”的暖城。
南北號子齊鳴,文化交融匯民心
“你聽過多少種號子?”在“村歌嘹亮”的舞臺上,答案令人驚嘆。
閉幕式現場,遼寧大連市長海縣的漁民號子《喊海》帶著渤海灣的鹹腥撲面而來,江蘇南通如東的《海水泡大的漢子》以黃海潮汐的律動應和;山東日照嵐山號子演唱隊的《號子聲聲日子甜》剛落,湖南益陽雙橈龍舟合唱隊的《劃啦劃依呀》又掀起新的聲浪。這些源自生産勞動的原始吶喊,在“村歌嘹亮”的舞臺上完成了一場匯聚南北、跨越千里的對話。
“號子是勞動的記憶,更是文化的基因。”中國當代著名詞作家、本次展演的點評嘉賓屈垣談到,展演中最動人的莫過於看到不同地域的藝術同臺綻放,就像這一首首號子,大連長海號子的“嗨喲”聲裏有與風浪搏擊的堅韌,南通打魚歌的“漁光曲”中藏著對大海的敬畏,嵐山號子的“震天響”飽含漁民的豪情,而湖南龍舟號子的“咚咚鏘”則充滿協作的力量。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旋律,在“強基工程”的推動下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南腔北調共一堂”的文化奇觀。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文化認同的構建。當山東漢子與湖南姑娘在後臺交流的發聲技巧,當蒙古族歌手粗獷的呼麥與浙江代表隊柔美的水磨腔同唱,心靈的距離在互動中拉近。這種交融不僅是藝術形式的互補,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體現。村歌嘹亮,正是通過最接地氣的鄉土音樂,架起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橋梁,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
“強基工程”助力,文藝幫扶暖人心
在閉幕式現場,鞠萍、丁柳元講述她們深入邊疆、藏區開展文藝幫扶的故事。鞠萍回憶道:“在西藏那曲,我教孩子們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他們用藏語重新填詞,唱出了對家鄉的熱愛。那一刻,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文化交融。”丁柳元則講述了跟隨中國文聯深入新疆基層高校開展宣講的情形,當時她帶著氧氣面罩克服高反講完了一堂課,走在校園裏,孩子們在每層樓的窗口駐足送別,高喊:“丁老師再來啊,丁老師注意身體……”丁柳元淚灑現場,觀眾也動容鼓掌。這些故事彰顯了“強基工程”以文化人、以文潤心的深遠意義。
藝術幫扶的星火正在各地燎原。閉幕式現場,降央卓瑪為四川甘孜德格縣嶺格薩爾合唱團改編的《格薩爾王的祝福》,將藏語史詩與現代和聲完美融合;呼斯楞指導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代表隊,讓傳統牧歌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週旋結對幫扶的寧夏固原“滿天星藝術團”,從最初的4人逐步發展為有66名固定成員的農民演出群體,更吸引附近200多名農戶踴躍加入。
這種幫扶更激發了基層創作活力。當歌唱家師鵬用專業技巧演唱《伊旗是個好地方》時,這首原本樸實無華的家鄉讚歌瞬間有了高級感和藝術感染力。這首歌的詞作者徐懷亮,是鄂爾多斯民營企業烏蘭集團的員工。“我寫的歌能被國家級藝術家演唱,是我的榮幸,讓我對家鄉的感情得到昇華。”聽著自己寫的歌,徐懷亮激動地説,“這給了我繼續創作的信心和動力。”這樣的幫扶,不僅提升了基層文藝作品的品質,更激發了群眾參與文藝創作的熱情,真正實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文藝工作方針。
“‘村歌嘹亮’作為‘強基工程’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文藝賦能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又是全國各地聯動開展‘強基工程’項目的創新實踐,更是優化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和培育基層優秀文化人才隊伍的有力抓手。”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吳艷華説。據統計,“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開展兩年多來,全國5000多個文藝志願服務組織加入了“強基工程”行動,結對子數量5.6萬餘個,5萬多項“強基工程”活動如火如荼展開,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當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夜空,48支隊伍的歌聲已匯成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這是一場演出的結束,也是文化自信的又一新起點:“強基工程”如同一座橋梁,讓城市與鄉村相連、專業與業餘攜手、傳統與現代共鳴。正如那首傳遍全場的《村歌嘹亮》所唱:“火熱的激情唱起來,村歌嘹亮唱響幸福未來。”在文藝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這支新時代的“幸福讚歌”正越唱越響。(文 奇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