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機肥替代化肥,懸挂黃板誘殺蚜蟲,減少棗樹對化肥、農藥的依賴,棗子品質好、賣價高。”8月20日,在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黃營村,53歲的種植戶李建成樂呵呵地説。
李建成家的200畝棗園裏,棗樹枝繁葉茂,樹上的靈棗個頭勻稱、表皮光亮。李建成隨手摘下一顆棗子掂了掂:“棗子沉甸甸的,説明水分很足。”
“過去片面追求産量,施肥用藥多,增産不增收。”李建成説,按照村集體合作社“減肥減藥”的種植模式,棗子的産量由每畝700公斤減至500公斤,但品質提升了,價格比以往翻了一番。
李建成所説的村集體合作社,是淮北市鬱翠林黃靈棗農民專業合作社,村裏82戶種植戶全部入社。
“黃營村位於大桃山下,土壤含酸性,長出的棗子脆甜。”黃營村黨總支書記李進説,1994年,當地村民將靈棗樹與野生酸棗樹嫁接,培育出了獨特的黃營靈棗。黃營靈棗栽植技術逐漸傳播開來,種植規模擴大至1.1萬畝,2018年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成為‘地標産品’後,村民們盲目使用化肥、農藥,追求增加産量。”李進介紹,這導致黃營靈棗品質波動,市場售價下滑。針對這一情況,村合作社邀請宋疃鎮農技專家費玉陶為黃營靈棗“問診把脈”。
“當時很多種植戶都覺得要多施肥多打藥,果樹才能長得好、結果多。”費玉陶説,過度施肥使土壤板結化,板結後果樹根系營養吸收不良,隨之而來的後果便是靈棗品質下降。
2022年,村合作社在300畝自有棗園推廣“減肥減藥”種植模式,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在棗園懸挂黃板誘殺蚜蟲,顯著減少對化肥農藥的依賴,提升靈棗品質。
如今,全村靈棗種植戶觀念轉變,逐漸走上生態、綠色的種植之路,黃營靈棗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重新贏得市場青睞。(記者 吳永生 通訊員 鄧亞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