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湖南的朋友,你們想吃什麼口味的哈密瓜”
2025-09-12 14:30:59來源:湖南日報編輯:尹紅燕責編:顏觀潮

  太陽炙烤戈壁灘,在蔓延的瓜藤間找到一顆成熟的哈密瓜,摘下、破開,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清甜的瓜瓤、迸出的汁水,瞬間滋潤了乾渴的唇舌。9月10日午後,記者來到新疆哈密市“六畝園”,嘗到了哈密瓜産業鏈平臺種質研發中心聯手湖南科研團隊種植的好瓜。

  “六畝園”是新疆哈密瓜核心試驗田,僅佔地6畝,但承載著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市場化品係驗證以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研發等多項重任。

  “在這個試驗田選育哈密瓜,溫度、濕度、實時風口距離都有嚴格的標準。”在哈密瓜産業鏈平臺種質研發中心負責人米鐵柱的提醒下,記者注意到,一行行瓜壟間“藏著”智慧農業系統。通過這個系統設計“作物生長模型”,“六畝園”瓜棚的各類環境數據實時傳到後臺,研究人員可結合作物生長狀態進行再調節。

  早在2017年,長沙紅星大市場披露數據,市場全年水果交易總量達202萬噸,哈密瓜是湖南居民特別喜愛的“五大傑出水果”之一。

  “實際上,多數湖南人吃的哈密瓜不夠優質。”米鐵柱教記者辨別:“加格達”是清代皇室貢品,“黑眉毛”是傳統冬季瓜,“金太陽”“紅麗人”“青花蜜”是前幾年市場歡迎的新品種,而剛由科研機構選育出來的“火星一號”“七彩脆蜜”甜度、風味都各有創新……

  “目前進入湖南的哈密瓜品種比較單一,以傳統‘西州蜜’為主,因為長途運輸,瓜採摘時成熟度低,口感不佳。”米鐵柱表示,哈密瓜非常“嬌氣”,長途運輸運損大,這也導致湖南地區哈密瓜價格居高不下,“在新疆,每斤2.5元的價格可以買到優質哈密瓜了。”

  2024年,哈密瓜産業鏈平臺種質研發中心發起“新疆哈密瓜全産業鏈提質增效技術研發與集成推廣項目”,聯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合作哈密瓜栽培植保、病蟲害防治,並展開精準選育研究,旨在研發適合湖南本地種植的哈密瓜品種。

  “湖南是全國瓜類主産區之一,願意在哈密瓜特色鮮果産業鏈平臺體系建設中開展合作,同時積極發揮資源融合能力和科研合作,提升瓜類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的自主創新能力。”柏連陽院士同樣充滿期待。

  如今,哈密瓜産業鏈平臺種質研發中心不僅將柏連陽院士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移植到哈密“六畝園”進行驗證,還在長沙縣開闢了約5畝試驗地創新品種。

  米鐵柱表示,哈密瓜産業鏈平臺種質研發中心非常關心湖南消費者的喜好:“湖南的朋友,你們想吃什麼口味的哈密瓜,請告訴我們。”(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雅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