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鄂爾多斯,天朗氣清。在位於康巴什區哈巴格希街道的“荔枝花開”就業創業工坊,“嗒嗒”作響的縫紉機踩踏聲和居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
在這個工坊,由6名殘疾人及家屬、6名轉移農牧民組成的“荔枝花開”縫紉隊,承接了康巴什區、東勝區和伊金霍洛旗獻禮國慶的“黨建引領 以工代賑——我為國慶‘縫’國旗”項目,即在統一購買的成品國旗上縫製旗褲(旗桿套)。目前康巴什區的11000面國旗的旗褲縫製任務已經完成,東勝區和伊金霍洛旗的任務正在加緊進行中。
“7月份接到第一批任務,我就搬來自家的縫紉機加入了縫紉隊。這裡大多是和我同齡的老鄰居,我們邊幹活邊聊天,接觸社會的同時還能賺些零花錢,真是很開心。”64歲的達罕爾社區殘疾人張美玲,帶著結婚時的嫁粧——一台牡丹牌縫紉機加入了縫紉隊,將滿腔熱情融入到細密的針腳裏。
康巴什區自2023年開始實施“黨建引領 以工代賑”政策以來,哈巴格希街道累計承接類似這樣的項目55個,已完成28個,合同總金額1660萬元,累計帶動660余名轉移農牧民實現就業,人均月增收超5000元。
該政策的實施激活了哈巴格希街道轄區居民的就業創業熱情,為及時響應居民呼聲,2025年開始,該街道在“黨建引領 以工代賑”政策基礎上,補充實施了五個方面促就業舉措,分別是打造哈巴格希“荔枝花開”就業創業工坊、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共富工坊團”、惠民工匠坊和就業服務站,多元勵志的就業創業渠道為居民增收致富搭建了舞臺。
“荔枝花開”就業創業工坊成立於今年5月,“荔枝”取自“勵志”的諧音,主要服務殘疾人及轉移農牧民群體,助力其實現就業創業夢想。工坊下設兩大功能板塊 ——“荔枝花開”縫紉隊與“鄰裡手作”售賣區,形成“技能實踐+産品銷售”的閉環支持模式。
在“荔枝花開”就業創業工坊一角,是哈巴格希“鄰裡手作”供銷社就業創業工坊銷售點,這裡集中展銷轄區內殘疾人、殘疾人家屬、轉移農牧民及其他居民的手工作品。展示架上,精美的毛氈畫、毛氈挂件、柳條編筐、麻繩編織工藝品、葫蘆烙畫、衍紙畫等手工作品琳琅滿目。
“這裡是居民展示、售賣手工藝品的窗口,我們能承接自治區殘聯和自治區大愛北疆美麗工坊的訂單,也能為全市各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區內外遊客提供菜單式選購和訂單式製作。此外,我們還在烏蘭木倫湖區及新北社區另設了兩個售賣點,助力居民增收。”哈巴格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向紅介紹説。
在“荔枝花開”就業創業工坊旁邊,就是哈巴格希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該基地于2021年就已成立,是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和自治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
每天清晨,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負責人趙雪梅就領著20個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進行心理療愈後,開始一天的手工製作。
“所做的東西被別人買走,是對我們勞動的認可。”趙雪梅説出了殘疾人就業創業的心聲。
哈巴格希街道轉移農牧民佔康巴什區總轉移農牧民的一半以上,是殘疾人比較集中的街道社區。為拓寬轄區殘疾人和轉移農牧民就業增收渠道,延伸便民服務,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品質的就業目標,今年以來,哈巴格希街道還成立了“共富工坊團”,打造了惠民工匠坊,成立了就業服務站,為特殊群體和轉移農牧民提供低成本創業平臺,為企業與居民提供精準化招聘對接和就業創業幫扶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收。(記者 郝雪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