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銅陵市構建靶向課堂、流動課堂、實踐課堂等黨員教育體系,提升各領域黨員教育質效——“三維課堂”充電蓄能
近日,銅陵市銅官區西湖鎮橫塘村依託“西湖先鋒書箱”,舉辦“行走的黨員教育課堂”活動,為黨員群眾送去書籍。(通訊員 過仕寧 攝)
“雖然常年在外務工,但通過流動黨員微信群,第一時間就能收到最新學習資料,利用碎片時間隨時能學,感覺一直和組織緊密聯繫著。”近日,在北京市房山區務工的銅陵市流動黨員林勇,通過“先鋒銅陵”微信公眾號的學習專欄完成了新一期學習,在群裏分享了心得。
立足不同黨員群體需求,銅陵市創新打造“靶向課堂”“流動課堂”“實踐課堂”三維教育體系,實現黨員教育“精準滴灌”,讓很多像林勇這樣的流動黨員,通過“雲端課堂”實現學習“不掉隊”。
靶向課堂
分層施教,提供定制化內容
流動黨員因其分佈範圍廣、流動性大,導致集中學習難。銅陵市以基層黨組織為依託,整合多元平台資源,為流動黨員打造便捷高效的線上學習陣地。
以“先鋒在線”智慧黨建平臺為載體,銅陵市集成微信、網站與移動客戶端,實現黨員教育、組織生活信息化一體化管理。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智慧抓取整合全國黨報黨刊黨網等教育資源,實現學習資源“精準識別、一鍵推送、多端直達”,累計推送並動態更新“紅色書城”等各類學習資源40余期,覆蓋流動黨員6200余人,讓流動黨員無論身處何地,打開手機就能“充電蓄能”。
針對機關黨員理論武裝需求,銅陵市整合黨校、高校資源,打造“銅都大講堂”理論教育新陣地,緊扣全市發展定位設置七大專題,每月開設的“形勢政策”專題課上,既有黨校教授解讀國家戰略,也有基層黨員分享實踐案例。去年以來,舉辦理論培訓班1300余場次,覆蓋黨員幹部7.2萬餘人。
流動課堂
打破時空限制,構建便捷化場景
“自從有了這書箱,學習方便多啦!”家住銅陵市銅官區西湖鎮棲鳳社區的老黨員朱永保,接過鎮裏工作人員遞來的幾本黨史讀物,臉上洋溢著笑容。
朱永保今年79歲,患有一些基礎病,腿腳行動不便。“之前社區組織學習,雖然也很想去參加,但實在走不動。現在黨支部把書送上門,可以隨時閱讀學習了。看不懂的地方,孩子們還能照著書給我講。”朱永保説。
為方便朱永保平時閱讀,社區黨支部工作人員特意在他家門口墻上挂了個“西湖先鋒書箱”,想看啥書,他對照清單打鉤,下次工作人員來時就可給他換。
聚焦老年黨員、流動黨員等群體的學習需求,銅陵市開展“送書伴讀”行動,對年老體弱黨員“上門送學”,為流動黨員“寄書到家”,建立常態化結對促學機制,有效破解特殊群體“學習不便、覆蓋不全”的難題。
今年以來,依託“西湖先鋒書箱”“下沉黨員踐初心 送學上門我先行”等黨建品牌,銅陵市累計開展送學、結對幫學等活動160余次,覆蓋黨員1790多人。
針對新業態黨員,銅陵全市打造103個“悅江新蜂”友好場景示範點,設有“紅色驛站課堂”“小哥微課堂”等陣地,組織開展法律服務諮詢援助活動、夏日送清涼活動等60余場,開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就業服務、黨建活動等暖“新”活動,服務新業態黨員4460余人次。
實踐課堂
學用轉化,突出實踐性導向
5月10日,銅陵市義安區廉潔教育展廳內,一場以“傳承紅色基因 築牢廉潔防線”為主題的“思廉日”實境課堂在此開展。來自義安區直機關工委的黨員幹部走進展廳,在沉浸式研學中接受廉政教育。
“新時代廉潔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所在的地方,曾是抗日戰爭時期駐紮在銅陵的新四軍第一支隊團部駐地,當時物資嚴重匱乏,戰士們依然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講解員娓娓道來,串聯起烽火歲月裏的廉潔故事。
“把紅色研學搬進廉潔教育展廳,實境課堂通過‘看、聽、悟、行’四維體驗,讓大家在沉浸式學習中既觸摸了紅色歷史,又繃緊了廉潔之弦。”青年黨員張健深有體會地説。
銅陵市還因地制宜打造“追尋革命烈士足跡”“追憶紅色烽火之旅”“重溫黨的百年奮鬥”等5條紅色研學線路,運用數字模擬、情景重現、互動體驗等方式,開展實境課堂140余場,累計吸引5990余人次參與。
針對農村黨員技術技能需求,銅陵市依託遠教站點和遠教學用示範基地開展技能課堂。從理論講解到實操演示,技能課堂突出實用性,設置的內容始終跟著農時走、圍著需求轉,先後組織110余名“田間教師”開展287期培訓,覆蓋黨員群眾9600余人,讓農村黨員在學中乾、幹中學,提升發展産業、增收致富的技能和本領。
“‘三維課堂’實施以來,收集各領域黨員建議130余條,轉化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案23個,服務黨員群眾1.09萬人次。”銅陵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負責人介紹,將深化黨員教育“萬千工程”,推動“三維課堂”與“先鋒在線”智慧黨建平臺等深度融合,讓黨員教育真正成為促進高品質發展的“紅色引擎”。(通訊員 汪丹妮 記者 黃永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